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13篇
力学   64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85篇
综合类   7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载铁路钢轨磨耗状态下的轮轨法向接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对法向接触问题最小余能方程的影响系数和法向间隙进行修正,使其更适用于非平面接触问题的求解.以某重载铁路通过总重达100 Mt的CHN75型面磨耗钢轨为对象,车轮选取LMA系列原始型面,利用修正后的接触模型,研究在30 t轴重作用下的轮轨法向接触特性.结果表明:轮对横移量对轮轨接触特性影响较大,横移量在+12~+14 mm轮轨接触状态变化显著;其中,横移量在+12.9~+13.2 mm时出现两点接触,横移量增大至+14 mm时出现车轮轮缘和钢轨轨距角的接触.  相似文献   
62.
基于暴雨内涝天气对公交线路运行影响强弱的三种情形,通过实际调查(RP)和意向调查(SP)的调查结果进行效用模型估计和决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解析暴雨内涝下公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机理,得到公交乘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由强至弱)是步行时间、票价、车内时间和车内拥挤程度,以及所选出行方式的主要特点(由强至弱)是零换乘、低票价、中途易更改出行意愿和运行稳定.最后根据上述结果,从调度指挥、对信息服务、交管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了暴雨内涝天气下公交应急预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63.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大多采用交通产生、吸引、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四阶段模型,其中出行生成与分布是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的前提,是模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传统的四阶段模型的分析基础上,结合非集计模型的优点,论文提出了基于出行目的链的出行生成—分布组合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居民出行链、出行目的等对客流预测的影响,在完善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和方法,提高预测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4.
针对高速列车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轮轨黏着力不足的问题,基于电磁作用原理,提出一种电磁增压装置,利用电磁线圈在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吸力,增加列车黏着力。首先建立电磁增压装置基本结构模型,进行电磁吸力计算,仿真分析研究列车速度、励磁电流、缠绕线圈形状和匝数分布、线圈距轨面高度等对电磁吸力的影响。研制了电磁试验装置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了电磁场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得到电磁吸力随速度、电流、线圈距轨面高度、线圈形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电磁增压装置能满足不同速度阶段的增加黏着力需求,并在需要时可对车轮添加反向励磁电流进行消磁。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调节励磁电流大小可实现对转向架各车轮电磁吸力的稳定控制,可有效改善列车运行平稳性,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5.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站台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乘客主体、站台特性、列车运行等3方面分析其对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应用Logit模型,构建了包含拥挤容忍程度、排队长度、列车车厢满载率、走行距离、视野关注范围、出行目的等6个影响因素的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不同轨道交通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存在差异,拥挤容忍程度高的乘客倾向于综合列车车厢满载率和排队长度再选择候车位置,而视野关注范围小的乘客倾向于综合走行距离和列车车厢满载率再选择候车位置。  相似文献   
66.
根据轨形件的形状特点和其在四辊万能孔型中变形特征,简化了其断面形状,并划分成7个区域.建立了各区的运动许可速度场,得到含5个变分参数总功率泛函表达式.由泛函极小化条件,用Powel算法,求解出轨形件头部和底部宽展的数值解.计算表明,头与底部宽展规律不同,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7.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弹性车轮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体车轮和弹性车轮与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仿真和振动模态及声学特性分析 ,对弹性车轮减振降噪机理进行了研究 .对研制的承剪型弹性车轮与整体车轮的声学特性进行了试验比较 ,结果证实了该弹性车轮在降低轮轨振动噪声方面显示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68.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and locations of time points as well as the amount of slack times in transit schedule design is developed. The model considers a bus route with a special passenger demand pattern in which all boarding passengers coordinate their arrivals at each stop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never miss their intended bus, and therefore designing the schedule separately a single run at a time, becomes possible. The model employs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trade-offs among various cost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schedule quantitatively, and yet is flexible enough to incorporate the existing rules of thumb as well as transit operators' policies. Numerical examples that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model are given. The model, although not quite applicable to bus routes with general passenger demand patterns, is useful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design of an economical, reliable, and operational transit schedule, and is likely to be adaptable for more realistic cases.  相似文献   
69.
利用电磁场的等效原理,将一个开放微波腔等效于一个闭合边界微波腔(即封闭微波腔)和开放边界(即行波吸收边界)两部分,然后利用等效封闭微波腔的本征模式及其与开放边界的耦合,建立了关于开放微波腔模式(即模式场分布、频率、品质因子)的耦合方程组,其中开放边界为行波吸收边界.以X波段六腔渡越振荡管为例进行分析,将该振荡管等效为封闭微波腔和同轴输出结构两部分,用SUPPERFISH获得封闭腔的各个模式场分布及频率,然后根据封闭微波腔与开放边界的耦合,求得六腔渡越振荡管的工作模频率为9.25GHz,品质因子为115.2,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examines a multi-period capacity expansion problem for rapid transit network design. The capacity expansion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location of train alignments and stations in an urban traffic context by selecting the time periods. The model maximizes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mand using a limited budget and designing lines for each period. The location problem incorporates the user decisions about mode and route. The network capacity expansion is a long-term planning problem because the network is built over several periods, in which the data (demand, resource price, etc.) are changing like the real problem changes. This complex problem cannot be solved by branch and bound, and for this reason, a heuristic approach has been defined in order to solve it. Both methods have been experimented in test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