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7篇
  免费   1320篇
  国内免费   566篇
化学   1199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377篇
综合类   119篇
数学   2071篇
物理学   2121篇
综合类   10961篇
  2025年   46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850篇
  2012年   882篇
  2011年   1025篇
  2010年   893篇
  2009年   986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984篇
  2006年   887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683篇
  2003年   602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等的干燥领域,该干燥方式能避免药品、微生物等产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但是能耗较大,且干燥室内的温度在真空条件下,比较难于控制。文中从三个方面对其温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真空度对温度特性的影响;板面温度对于冻干瓶内温度控制的影响;保护气对于冻干瓶内温度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2.
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了一种土壤源热泵冷凝热回收系统,能够减少冬夏两季土壤源热泵系统从土壤冷热源排放吸收热量不均对土壤温度场所造成的影响,并结合火用平衡方程建立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的优化模型。基于此模型,探讨了系统冷凝器和地下埋管的优化配置,通过模拟计算对该系统在制冷工况下改进前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土壤源冷凝热回收系统应用于实际工程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COP以及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983.
毛细管内薄液膜轮廓和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毛细管的相变传热机理为液膜的导热和表面蒸发;表面蒸发受蒸汽温度、汽液界面的温度以及汽液压力差的共同控制。汽液流动机理为流动受脱离压力梯度、毛细力梯度支配。汽液相互作用机理为存在由于蒸发导致的动量转移切应力和由于汽液流速不同产生的摩擦切应力。提出的物理模型中较为全面地考虑了毛细管内传热、汽液流动及其相互作用。对毛细管半径和传热功率对薄液膜轮廓和传热特性影响程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半径的减小、传热功率的增大,蒸发界面区的长度会有所减小,这是针对微小空间得出的不同于常规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984.
The lotus-leaf-like superhydrophobic copper was fabricated by a facile two-step method without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n which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can reach 158° and the water-sliding angle is less than 10°. Reversible superhydrophobicity to superhydrophilicity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and controlled by alternation of UV irradiation and dark storage. More interestingly,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exhibits superoleophilicity and all those properties can be well used in reversible switch, separating the water and oil and so on.  相似文献   
985.
High bit rates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pose the challenge of their tolerance to linear and non-linear fiber impairments. Coherent optical receivers u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can mitigate the fiber impairments in the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chromatic dispersion equalization with digital filters.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 employing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 algorithm is developed for compensating the chromatic dispersion in a 112-Gbit/s 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ed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coher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is established in the VPI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principle of the adaptive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 algorithm for signal equalization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at the meanwhile, the taps number and the tap weights in the adaptive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 for compensating a certain fiber chromatic dispersion are also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daptive filter is analyzed by evaluating the behavior of the bit-error-rate versus the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the compensation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other present digital filters.  相似文献   
986.
Rajneesh Randhawa  J.S. Sohal 《Optik》2010,121(5):462-466
In this paper, a new algorithm for wavelength assignment has been proposed and its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blocking probability and fairnes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ffers the least blocking probability. The blocking performance of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network has been analyzed for the network having 10 nodes and for varying loads. As the load per link (in Erlangs) increases, the blocking probability increas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first-fit algorithm is better than random algorithm wherea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ffers the least blocking.  相似文献   
987.
基于分时原理的多相流体比例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从“时间”上对多相流进行分配的新思路,分析了分时分配的基本原理,并设计了具体的实现方式。在空气-水实验回路上对分时分配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和验证。分时分配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分时”的方法,使整个分配器“空间”内的多相流都能按照给定的时间份额周期性地交替流向对应的支路,从而保证各支路内的多相流具有高度一致的相含量和确定的流量比例。实验研究证明,分时分配法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分流比等于分时比且与流量和流体的物性无关,仅取决于分配器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988.
对单面加热矩形通道热入口段的层流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不同截面比的局部努赛尔数。推导出单面加热时的场协同方程,以此分析了不同截面比下加热边界条件对努赛尔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89.
不同层显式格式及在微尺度热传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指数拟合和牛顿插值多项式构造了用于数值计算偏微分方程的不同层显式格式,应用不同层显式格式可获得不同精度的数值计算结果,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微结构热传导方程和薄膜强瞬态热传导方程中.  相似文献   
990.
膜厚监控系统的光谱宽度对窄带滤光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膜厚监控系统的光谱宽度对波分复用窄带滤光片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监控过程中所出现的信号异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控制光光谱宽度以及控制波长与滤光片中心波长不一致,所以控制光光谱分辨率必须小于单个法布里-珀罗滤光片最后2层膜折转点波长宽度的一半,即对100GHz的滤光片,监控系统的光谱宽度必须小于0.2nm。一旦产生中心波长偏离,就必定产生厚度控制误差。讨论了高折射率膜和低折射率膜的信号变化规律,发现当中心波长比监控波长长时,虽然信号变化规律正确,但判读到极值时的膜厚变薄。中心波长偏离越长,厚度将越薄。而当中心波长比监控波长短时,信号将出现反转。中心波长越短,反转量越大。最后指出了监控误差对滤光片Tmax和半峰全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