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3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篇
综合类   5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秦汉时期,西部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关中土壤膏腴,巴蜀沃野千里,陇右水草丰茂,构成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区,为中国的形成与维系提供了物质基础。东汉末期以后,受长期战乱的影响,关中与陇右经济受到摧残,西部经济丧失了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区的地位。但隋唐时期,西部经济仍然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与维持的重要支柱,是一个范围更大、面积更广的基本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2.
隐逸文化发展到盛唐即臻于成熟。积极的入世倾向是这一时期隐逸风尚的鲜明特征。临近唐都长安的终南山正是周、汉以来的隐逸圣地。它景色秀美,位置优越,而且分布了大量的佛寺与道观。盛唐的文人士子们便把隐居终南当作进入京城、踏上仕途的最佳途径。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与这一时期昂扬的盛唐气象和唐代皇帝对隐士的特别优渥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3.
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杜苟鹤、方干、郑谷、曹邱、司空图等人面对末世衰代,胸有大志,却无用武之地。他们尽管思想和人生态度有别,但其悲观心理与绝望情绪是一致的。他们提倡隐逸冲淡文学,书忧愤于江湖隐逸之别途,系淡漠于山水田园之致景,构成了晚唐诗坛一个涵盖面更为广泛的诗歌流派——隐逸冲淡诗派,代表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开始时代一部分士大夫文人于无奈之中消极避世的社会心态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4.
唐代海路贸易的兴趣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代海路贸易的兴趣有其五方面深刻的社会基础:唐中期以前大批外商涌入沿海、唐中期陆路受阻而航运条件却大大改进,政府的鼓励政策以及南方商品经济的发达,说明唐代海路贸易兴起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5.
作为唐代政治法律制度重要构成的婚姻制度,在妇女地位、婚姻模式、“和亲”和禁婚政策以及婚姻道德方面与当时社会时尚存在着明显矛盾。这种矛盾现象折射:和映示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的新特点、新气象,表现了思想开明、民族融合以及妇女地位上升的时代景观,反映出唐代潜存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差异和中古中国礼教与社会风情尚未完全耦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6.
以唐五代时期诗人为例,对其分布特征进行计量分析,提出了文化均衡发展指数(EDI)作为刻划诗人分布特征的指标,并根据EDI及其它指标分析了该时期诗人分布的特征及其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57.
汤显祖的遂昌诗文具有极其丰富的审美价值:贵生灵秀,寄情山水;会友畅道,意至情真;为文作曲,戏构人生。在诗文中透过他那清正爱民的施政风采,凸显出:遂昌秀美峻拔的自然风貌和诗情画意的民俗风情,诗人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和勤政于民的人道大爱。  相似文献   
158.
唐初八部正史文本体现了实用而审美的文学观,主要表现于经世纬俗的文学功用观和妙发性灵与形言之美的审美观。从文学史角度看,这种文学观在唐初具有纠正时弊和为盛唐文学奠基的重大意义,从文学批评史角度看,具有综合创新意义,而且这种文学观的形成过程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9.
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律在完成后不仅对此后中国的法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隔海相望的日本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唐律的形式、内容、基本精神等几个方面出发分别分析其究竟对古代日本律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博客凭借其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及双向互动性等突出优势,扩大了唐诗传播的范围及影响,使唐诗研究的持续性更具生命力。而唐诗在博客中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取向混乱等相关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