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9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8篇 |
力学 | 9篇 |
综合类 | 7篇 |
数学 | 5篇 |
物理学 | 24篇 |
综合类 | 6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6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散落人间的贝壳焕发文化的光彩——浅析《京华烟云》的闽南俗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容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0,18(1):81-86
以闽南俗语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探讨分析《京华烟云》中闽南俗语的诸多现象、思想内容、主要来源与成因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说明林语堂的创作缘起于闽南情结,指出林语堂借闽南俗语进行别具特色的文化传播,对《京华烟云》研究和闽南俗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基于安徽省巢湖市狮子口剖面上泥盆统(法门阶)五通组的标本,对龙潭楔叶Sphenophyllum lungtanense Gothan et Sze的叶形和脉式等重要特征取得了新认识。华南晚泥盆世楔叶目的起源和演化分异模式不同于劳俄大陆的同类植物,它们兼有原始和进化的营养器官(枝状、线状或片状叶)和生殖器官(缺少或具有孢子叶),显示出较高的形态多样性和镶嵌演化。 相似文献
73.
新南海(中央海盆)扩张,礼乐盆地从南海北缘漂移到现今的位置;由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生在新南海扩张之前,探讨礼乐盆地漂移前(主成盆期)的位置,可明确盆地主成盆期的构造演化与盆地性质、物源体系与沉积充填特征、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凹陷优选。利用综合类比研究方法,通过磁条带异常、新生代基底岩性、中生代地层展布和古生物特征等四个方面分析认为,礼乐盆地与珠江口盆地东侧具有相似的中生代地层岩性、地层展布特征、古生物特征和沉积环境;说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育期间,即在新南海扩张之前的古新世-早渐新世期间(32~65)Ma,盆地位于中沙群岛与东沙群岛之间,更靠近珠江口盆地的潮汕坳陷。 相似文献
74.
以国家绿色三星项目———东莞生态园管委会办公楼设计为例,通过建筑环境计算机仿真与能耗实测对比,定性、定量分析与对比了办公建筑被动节能技术(包括朝向选择、自遮阳体系、自然采光、通风的利用等)及主动节能技术(包括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对岭南办公建筑生态性的影响,在计算机模拟与数据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使用低技术高效能的被动节能技术手段,并结合环境条件辅助使用适宜主动节能技术,以提高岭南地区办公建筑生态性、降低使用能耗的策略. 相似文献
75.
ECMWF细网格10m风场产品在南海海域的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ECMWF(简称EC)细网格10m风场产品在南海海域的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EC对原油码头、七洲列岛、永兴岛、永暑礁4个海岛站的风速预报总体上比实况略偏大,其中对七洲列岛和永暑礁的风速预报不仅系统性偏差最小,接近0m/s,且预报与实况的相关性最好;在不同风速下EC预报的风向偏差多数集中分布在±45°之间,风速越小,风向预报偏差样本的离散度越大;EC对东南风向、偏东风向和西南风向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均较小,而对偏北风向和西北风向的预报效果较差.2对比EC 10m风速预报场和分析场在不同季节的偏差发现:春、秋、冬季风速预报平均偏差大值中心分布有一定相似性,均位于南海北部靠近华南沿海一带和南海东南部靠近菲律宾群岛以西海面,但均方根误差和方差的分布有所差异;EC对夏季南海海域的风速预报除了24h预报较稳定外,预报时效越长,均方根误差和方差迅速增大,模式预报不稳定. 相似文献
76.
采用沉积矿物分析方法对南海北部九口探井渐新世—中新世沉积物进行系统的黏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随时间及空间呈现规律性变化,黏土矿物伊/蒙转化深度具有自北向南逐步变浅的规律,与地温梯度升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种黏土矿物伊/蒙转化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地壳减薄,莫霍面抬升,热流值升高的趋势.通过黏土矿物组合演变特征与热流变化趋势的相关关系,可以预测区域性温度场变化规律,加深对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地壳厚度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罗婷婷;周立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5):765-775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等进行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石盒子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物源组成及源区构造环境。研究认为,研究区砂岩较泥岩含有较高的SiO2,而泥岩较砂岩含有较高的铁镁质组分和含钾矿物。砂岩和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与上地壳相似,均亏损Nb,Sr元素,泥岩还富集Ni,Cr元素,砂岩中则主要富集Zr,Hf元素。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均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和Eu,Ce负异常特征。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物源以酸性岩和少量基性岩为主,且遭受了低—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在碎屑岩中混有少量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并经历了沉积分选和再循环的古老物质加入。构造背景判别表明,该碎屑岩主要形成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综合北秦岭构造带在二叠纪大幅度隆升的区域地质背景推断,北秦岭地区秦岭群、宽坪群变质岩、早期花岗岩及再循环造山带中的低级副变质岩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石盒子组碎屑岩提供了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78.
PAN Aijun WAN Xiaofang XU Jindian GUO Xiaogang LI L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6,51(4):472-479
A VERTICALLY UNIFORM LAYER OF TEMPERATURE(ISOTHERMAL LAYER),SALINITY(ISOHALINE LAYER)AND DENSITY(MIXED LAYER)IS USUALLY FORMED IN THE UPPER OCEAN DUE TO THE WIND STIRRING.UNDERNEATH IS THE LAYER WITH RELATIVELY STRONG VERTICAL GRADIENT AS THE THERMOCLINE,… 相似文献
79.
藏南特提斯晚三叠世海岸风成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首次在聂拉木县土隆村上三叠统德日荣组中发现了海岸风成沙丘沉积。其风成证据有:(1)普遍具风成大型交错层理,倾角达20°~30°且倾向均一,交错纹层向上变薄,具反粒序,与下伏界面相切,层间界面多为高波痕指数(>15)波状风蚀起伏面。(2)见沙丘夹丘间沉积的基本层序。沙丘沉积单层厚2~6m,呈块状,结构松散。丘间沉积较薄,有时为透镜体,多为水道沉积,有些为具反粒序的风成沙席沉积。(3)沙丘砂由分选、磨圆好的石英砂组成,含量大于95%,具单众数粒度分布,无悬移质。(4)见角砾化前积层、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的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5)具有与水成砂岩完全不同的胶结特征。海岸风成沙丘的存在准确地标定了特提斯南岸的古海岸线位置、丰富了研究区的沉积类型,无疑对特提斯海的层序划分、海平面变化及其古地理演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0.
MEI Yanjun SHAO Da LIU Wenqi YANG Wenqing YANG Zhongkang XIE Zhouqing SUN Ligua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8,48(7):550-559
The largest bivalve shell in the world, the marine bivalve, Tridacna spp., has hard and dense aragonite shells with annual or daily growth lines in its inner shell layers, and is becoming an ideal material for high-resolution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s. However, identification of shell calcilization is necessary before using Tridacnidae as paleoclimate recorders.Five Tridacnidae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 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 (DSC-TGA)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showed that all the Tridacna spp.’s inner shells studied here are entirely made of aragonite, and shell calcilization does not occur. The main inorganic compound of the inner shells is CaCO3, with a content between 96.5%~97.2%; the content of the organic matter, such as hexadecane and 17 kinds of amino acids, is between 2.8%~3.5%. However, calcilization takes place in some outer shell layers. This study presents a method to identify the calcilization of Tridacnidae shell, and preliminarily determines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in Tridacnidae shell.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a basis for such reconstruction using Tridacnidae shel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