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化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考证了奉天实业学堂一百年间的校址变迁。认为每次易址都昭示着中国现代教育的兴与衰。  相似文献   
22.
沈阳地区主要树木净化二氧化硫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地测定和熏烟实验,揭示了沈阳地区不同类型树木叶子的总生物量,二氧化硫(SO2)吸收强度和硫的吸转周期数,三者的函数值即是树木净化SO2的总潜力为4780t,约占沈阳年排硫量120000t的1/25,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树木每天最高净化13.28kg SDO2其中阔叶乔木占90%,这是树木在SO2伤害阈值下的最大净化潜力。  相似文献   
23.
朱玲  宁祥西 《科技信息》2011,(17):372-373
旧居住建筑沿街空间环境是指以旧居住建筑为界面形成的街道空间环境,涉及的问题包括街道空间的比例形式,以及街道的环境质量。旧居住建筑沿街空间作为与居民最为贴近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对现阶段城市旧居住建筑的沿街空间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且能通过对某些街道空间环境元素的调整来改善己有的不良街道空间,来全方位地、真正地提升我们的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4.
沈阳市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对沈阳市皇姑区四所中小学校学生个人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的最大成分是肉类,其次是电力,二者占个人总足迹的75%以上;②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的大小与年龄并无很大的关系,而与个人偏好、消费水平密切相关;③中小学生中男生的个人生态足迹大于女生的个人生态足迹.从定量的方面让中小学生知道自己的消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5.
沈阳城市公园绿化树种应用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沈阳市公园绿化树种的应用和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化应用树种较丰富,部分公园树种比例搭配较为合理,生物多样性较高.南湖公园有树种136种,其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分别达到9.981和4.614.公园树木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占优势的只是少数几个种,按株数排在前10位的树种占公园树木总株数的42.5%;公园中常绿树比重较高,针阔比达1:3.根据公园绿化树种的应用情况,提出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树种应用比例、提高植物配置水平、加强乡土树种的引种驯化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绿化树种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6.
近47年城市化发展对沈阳区域局地气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59-2005年沈阳及周边郊区4县(康平、新民、法库、辽中)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沈阳城区、郊区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沈阳区域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 近47年来,沈阳平均气温上升显著,其中冬季、春季增暖幅度最大,夏季最弱。同时,沈阳郊区增暖幅度略大于城区增暖幅度。2) 沈阳年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整体均呈下降趋势,降幅以平均风速最大,降水量最小。沈阳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复杂,冬季降水量轻微增加。分析结果显示,沈阳城市化发展对区域局地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对郊区气温影响显著。另外,城市化进程对平均气温、风速的影响比其对相对湿度、降水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直接。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公约,剖析了我国在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保护工作的一些建设性意见。最后分析世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探讨沈阳市应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世界遗产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28.
基于沈阳市生产和消费统计数据,建立沈阳市经济系统运行中的物质流账户.对沈阳市1990~2004年物质流账户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15年中直接物质投入增长149.9%,年平均增长率为6.8%;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沈阳市GDP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长11.7%;资源效率增长87.3%,年均增长4.6%.资源效率的提高说明沈阳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物质减量.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沈阳市资源效率的增长率远低于GDP的增长率,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伴随着沈阳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必将给生态环境系统带来更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9.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多种机制作用制衡下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在不同作用机制下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出发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程,重现在城市地位、区域职能、经济发展等"城市内涵"变化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外在表象"演变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空间演变特征识别,划分"单中心"外衍时期、"功能板块"拼接时期、"圈层放射"拓展时期3个历史阶段.根据分析,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归纳为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决策者因素三大因素,并基于此预测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演变方向和最终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30.
沈阳经济区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空间布局和选址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土地、社会、环境、政策4个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沈阳经济区开展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1)沈阳经济区适宜进行建设用地开发的区域总体不多,最适宜和较适宜等级占全区面积比例约23.95%,主要集中在各地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及外围区域; 一般适宜等级集中在沈阳经济区的东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不适宜和禁止建设等级在全区呈现出分散分布的特点. 2)最适宜和较适宜等级分布较多的区域包括和平区和沈河区等地;一般适宜等级分布较多的区域包括西湖区和明山区等地;不适宜和禁止建设等级分布较多的区域包括法库县和辽中县等地. 3)现状建设用地分布总体上较为合理,约73.33%分布在最适宜和较适宜等级内;然而约8.76%的建设用地分布于不适宜和禁止建设等级内;另外在最适宜和较适宜等级范围内仍存在大量的区域没有被开发建设.研究成果可以为确定沈阳经济区建设用地增长方向和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探究我国适宜建设用地的空间差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