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7篇
力学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篇
综合类   47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塔河油田东南斜坡区奥陶系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其主要发育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内断裂极其发育,并构成沿一定方向延伸的断裂带,成为控制区内岩溶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区内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大多呈沿断裂带发育分布的特征。为认识其规模,以区内生产测试资料为基础,开展断裂带内邻井间的类干扰试井分析。认为横向非均质性和复杂的裂缝系统是影响井间连通性和储集体规模的主要因素。区内井点能量资料分析表明,储层类型不同,其能量分布不同,断裂带上储层又较断裂带间储层显示较高能量特征。此外对区内岩溶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受断裂带控制作用明显,往南储集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442.
留70断块的综合治理的做法,是采取了加密井冈、分层系调整及卡、堵、分注、调剖等措施,从而调整了注水及产液结构,实现了油藏开发效果的全面改善.通过系统分析综合治理效果,总结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43.
本文介绍了运筹学在大庆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应用情况,初步展望了运筹学方法在大庆油田开发中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44.
~~图 2 光学编码器的结构  传感器光学系统由一根光缆 (内含 4根光行 )、两组固化的聚焦式光纤探头、4个光纤连接器及光码盘组成 .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端面分别固定在两个聚焦透镜的焦点上 ,聚焦透镜之间就形成了平行光 .光码盘是一个沿圆周刻出与液位变化对应 1 0 0个齿孔的薄盘 ,当光码盘因被测液位的变化而转动时 ,对两个光纤探头内的红外光分别进行调制即遮挡或通过 ,形成光脉冲 .调制后的两组光信号返回各自的光纤 ,沿光缆传输回控制室的二次仪表 .之所以要采用两路光纤探头 ,是因为不仅要记录液位变化的大小 ,而且要判断液位变化…  相似文献   
445.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高、井筒热损失大导致自喷困难的问题,基于热量传递原理和两相流动理论,建立了井筒电加热降粘举升工艺中产液沿井筒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产液沿井筒的温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了电加热工艺参数对电加热效果的影响。运用该模型对塔河油田1口稠油井的电加热降粘效果进行了分析,界定了电加热井筒降粘工艺对原油粘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电加热工艺适用的最大原油粘度为30 Pa.s,这一结果为电加热降粘工艺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6.
垂直钻井系统在塔里木油田应用效果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垂直钻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状况,详细叙述了两种垂直钻井系统(VTK和Power-V)在塔里木油田克拉4井的应用情况,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了现有条件下需解决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47.
断层封闭性问题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和控制.以陈堡油田为例,提取多种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控因素,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断层的封闭性进行评价,在各因素权重系数的求取过程中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避开了一致性检验.评价结果表明该油田主要断层封闭性评价是可靠的,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8.
应用先进的地质建模、数值模拟软件以及自行开发的确定剩余油分布软件系统地对王场油田潜四段高温高盐高含水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储层建模—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定量研究一体化.通过完善井网、不稳定注水、采取新型抗盐凝胶堵剂堵水等技术进行综合调整,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3.4%.  相似文献   
449.
以岩心观察及分析资料为基础 ,结合测井、录井和油田动态资料 ,研究了真武油田垛一六油组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 ,认为该区垛一六油组为一套湖退背景下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底部的 C5单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上部 C1~ C4单元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 .作为储集层出现的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心滩、心滩侧缘沉积 ,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坝沉积 .其次 ,在沉积单元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分析了垛一六油组 5个单元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状况及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50.
孤东油田东营组发育低阻油层 ,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 ,在油层解释工作中经常被遗漏。根据孤东油田东营组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 ,结合不同类型低阻油层的具体特征 ,对造成该区低阻油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孤东油田油层水矿化度高 ,构造平缓 ,油藏动力小 ,油层含水饱和度偏高 ,多套油水系统以及原油性质存在的差异 ,这些是造成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认为 ,对低阻油层的解释工作要从成因角度考虑 ,重视薄层和测井曲线特征异常的层段 ,从而开发出低阻油层的潜在储量 ,以保证油区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