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1篇
力学   1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34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诗广传》是王夫之阅读《诗经》后写下的杂感性文集,它的思想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伦理以及文学等方面。在政治方面谈到了为君之道、对于人才的使用、民心的向背等;在经济方面谈了对赋税的看法;在道德伦理方面谈到了物质与道德的关系。另外,还谈到了处世原则、个人意志、学习等问题。  相似文献   
32.
对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兴学运动中的作用,胡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从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阐述留学教育一定要以“为己国造新文明”为目的,“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由此提出了“慎选留学”和“增设大学”的建议.胡适的观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在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只有文化问题才是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梁漱溟的文化观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提出三路向说,并以“意欲”作为三路向说的核心观点,而同时胡适提出文化惰性论直接批判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本文意在探讨二者在文化观上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明冲突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34.
《封建论》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柳宗元的经典名篇,文章立论有据,驳斥有力,凸显了严谨的文法及见识。《封建论》被宋代古文家苏轼接受及被选文学家高步瀛再接受的过程中,体现了高步瀛对苏轼评析柳文经典论断的认同。  相似文献   
35.
<狄氏>为宋人廉布小说集<清尊录>中一篇,前此柳宗元<河间传>有相像情节,继后明人小说集对该篇也多有收录或改写.林语堂<中国传奇>将此篇重写,使其变为一始于私通而成于婚姻的爱情故事,小说特别强调婚姻中感情的至上地位.改编后的内容与政治相关涉,寄寓着林氏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36.
鎴樺浗鏃舵湡鐨勯噸鍐滃璇存湁涓や釜涓嶅悓鐨勪綋绯讳竴鏄互銆婂晢鍚涗功銆嬨€併€婄瀛愩€嬩负浠h〃鐨勬硶瀹堕噸鍐滃璇?涓€鏄互銆婂悤姘忔槬绉嬨€嬩负浠h〃鐨勪紶缁熼噸鍐滄€濇兂.鍟嗛瀰鍙婂晢闉呭娲剧殑閲嶅啘瀛﹁,闆嗕腑瑙佷簬銆婂晢鍚涗功銆嬬殑鏈夊叧璁鸿堪,骞惰姒傛嫭涓?鍐滄垬"鐞嗚.銆婂悤姘忔槬绉嬨€嬬殑閲嶅啘鐞嗚,鏄タ鍛ㄩ噸鍐滄€濇兂鐨勭户缁拰鍙戝睍.  相似文献   
3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术批评发展异常活跃的时期,南朝谢赫所作的《画品》与钟嵘所作的《诗品》均为这一期间的重要艺术论著。这两部不同艺术门类的论著在文体样式、美学范畴以及话语风格等方面,虽然都保持了各自的特性,但更多地存在着相互间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38.
以《牧誓》难题、文王舞阵之谜的破译为突破口,结合现代天文历史年代学研究的有关成果,通过对《国语》伶洲鸠论“七律”语的细致解读,澄清了“牧野阵法”、“文王舞阵”、《武》乐三者相互关联的历史真相,揭示了存在于其中的文化意味;《武》乐之舞容、曲调也相应得到了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39.
在《水浒传》研究中,关于施彦端的“仕途”问题向来观点不一,然而从《水浒传》内部的北方地理态势与气候风物的描写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三个方面,可以说明苏北那个曾为“进士”并曾“为官”的施彦端字耐庵者并非《水浒传》的作者。  相似文献   
40.
桑兵 《高分子学报》2020,52(5):163-184
既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都以《新青年》为发端和动因,实则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由国民党、江苏教育会联手发动,以延续五四风潮冲击段祺瑞和安福系的未竟之业,用文化运动的形式推动国民革命的社会运动。《新青年》同人中,除陈独秀、李大钊予以呼应鼓吹外,胡适明确表示不赞成,甚至认为使得新思潮运动变质,其余成员也不以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为然,文字言论几乎没有响应,行动也相当疏离隔膜。只是在反击章士钊和学衡派的攻击时,对新文化运动有所辩护。不过,新文化运动思想上的确受《新青年》的影响,并将新思潮扩展到全国和社会各界,舆论又将《新青年》同人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顺序,变成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倒置叙述,掩盖了《新青年》内部分歧所体现的近代中国两种不同趋新取径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