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3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化学   33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00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1079篇
物理学   641篇
综合类   18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从概率意义上严格定义了基尼系数,并给出了与其相关的统计问题.  相似文献   
72.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旅游地文化变迁有良性变迁与负态变迁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以及旅游地内部不同的功能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变迁内容和形式.旅游地文化整合是旅游地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文化特质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这一过程有赖于旅游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3.
Eugenia patrisii Vahl is a native and non-endemic myrtaceous species of the Brazilian Amazon. Due to few botanical and phytochemical reports of this speci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evaluate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ir leaf essential oils, performed by GC and GC-MS and chemometric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in oil yields (0.7 ± 0.1%) could be correlated with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rainy (R) and dry seasons (D). (E)-caryophyllene (R = 17.1% ± 16.0, D = 20.2% ± 17.7) and caryophyllene oxide (R = 30.1% ± 18.4, D = 14.1% ± 19.3) a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and did not displa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easons. However, statistically, a poten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E. patrisii essential oil and the climatic parameters is possible.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 and insolation rates and the lower humidity rate,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y seaso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E)-caryophyllene contents, while lower temperature and insolation and higher humidity, which occur in the rainy seaso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caryophyllene oxide content. The knowledge of variations in the E. patrisii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could help choose the best plant chemical profile for medicinal purposes.  相似文献   
74.
兰州市大气降尘的化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定期收集的兰州市降尘样品,用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其中24种元素的相对浓度,并用富集因子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现代降尘中主要有SiO2,Al2O3,CaO,铁的氧化物,MgO,Na2O,K2O,TiO2等,同时含有微量P,Mn,Zn,Ba,Pb等元素,从元素浓度的年内变化情况看,Fe,Co,Cu,Cr,As等元素在采暖期(11月-次年3月)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Al,Si,Ca,Pb等元素浓度年内差异不大,而Na,Mg,K等元素浓度在采暖期明显降低,在降尘中富集程度最高的元素Zn,Pb,As主要来自人为污染,Si,Al,Mg,K,Na,V,Co,Ni则基本源于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土壤表土,Fe,Ca,Ti,P,Cu,Ba,Cr,Mn人为污染亦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75.
铜陵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铜陵市2006-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降水化学分析资料和常规空气质量及气象资料,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铜陵市酸雨的分布特征、化学组成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铜陵市的酸雨污染日趋严重,降水酸度在秋、冬季略高,郊区酸雨较城区严重;铜陵市的酸雨污染属于硫酸型,SO42-和NO3-是主要的阴离子,Ca2+和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各种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局地差异,郊区低于城区,Ca2+和NH4+对降水酸度影响较为显著;铜陵市酸雨污染受区域性酸雨污染和本地污染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6.
利用ESDA与统计分析方法,对淮海经济区2003—2009年20个城市国内旅游收入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总体差异呈现波动减小趋势;2)区域旅游经济集聚性减弱;3)苏北、鲁南、豫东、皖北4地区区间差异减小,区内差异扩大.4)各城市集聚变化较小,没有发生旅游格局的重组,形成以京沪沿线(鲁南、苏北)为主的高一高集聚区和以皖北、豫东为主的低一低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建议构建“一心两轴四节点”的旅游空间结构,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跨越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77.
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例,截取2001、2004、2007和2010年四个年份,构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得分,并对各地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排序和评价,研究安徽人居环境质量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17个地市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安徽省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省会合肥的人居环境质量优于省内其他城市,沿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较高;经济社会因素是决定人居环境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但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作用日益增强;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皖南强于皖北,皖东强于皖西",空间扩展呈现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8.
利用辣椒花药诱导单倍体研究表明:NTH,MS培养基均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但NTH培养基比MS培养基培养效果好,以NTH+6-BA 0.2mg/L+NAA 0.5mg/L+KT 1.2mg/L+AgNO3 5.0 mg/L为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的适宜培养基。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的辣椒植株中,具有丰富的倍性变异,经染色体计数鉴定,单倍体( n=12 )约14%,二倍体(2n=24 )约46%,四倍体(4n=48 ) 约4%,各种混倍体约36%.  相似文献   
79.
荒漠沙蜥血清蛋白含量的年周期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荒漠沙蜥(Phrynocphalus przewalskii)血清蛋白仿及血清蛋白组分的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测定时间为4-10月的每月中旬及1月中旬(进行人工冬眠的蜥蜴),血清总蛋白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组合组分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然后用双波长色谱扫描仪扫描,计算相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在深冬眠期的1月最高,为81.45g/L,4月出 一进入繁殖季节,其含量开始下降,夏季(6-8月)降为43.81g/L,其中7月最低,为38.07g/L,秋季的含量略低于春季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冬 眠前(10月下旬)及冬眠期(1月中旬),雌性的含量高于雄性,且差异显著(P<0.05),在出眠后的繁殖季节雄性的含量高于雌性,在冬眠季节清蛋白的比例相对增加,而球蛋白的比例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80.
马建琴  温婷婷 《河南科学》2014,(11):2414-2417
针对以往研究中旱灾发生概率计算精度不高、权重确定不够客观等不足,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农业旱灾风险指数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相应的评估指标,基于ARCGIS平台,对河南省农业旱灾风险进行分区分析.结果表明:濮阳和安阳处于致灾因子高危险区;鹤壁和新乡处于孕灾环境高敏感区;焦作和济源处于承灾体高脆弱区;开封、郑州、洛阳处于高抗旱减灾能力区.综合各影响因素的风险指数,安阳、鹤壁和济源处于农业旱灾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