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01篇
  免费   1195篇
  国内免费   2928篇
化学   6512篇
晶体学   148篇
力学   715篇
综合类   108篇
数学   330篇
物理学   2000篇
综合类   9111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511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738篇
  2013年   820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900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861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963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819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97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57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卟啉类化合物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且在分子自组装、生物仿生、电化学、分析化学、催化化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卟啉因中位取代基的种类、数量和性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因此引起了有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卟啉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物理、化学性质;然后以结构相对简单的四苯基卟啉为对象,讨论了其合成反应机理;接着重点阐述了不对称中位取代卟啉的3种合成方法,即混合缩合法、全合成法和功能化预先形成法;最后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72.
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相Fenton催化技术解决了均相Fenton反应存在的问题,具有pH适用范围广以及催化剂易于回收利用等优点,因而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非均相Fenton反应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发展、反应机理以及机理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种类,主要包括铁氧化物、其它金属氧化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重点讨论了提高非均相Fenton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方法,包括通过调控催化剂的形貌、尺寸、孔结构使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将活性组分负载在具有高比表面积的载体上,通过与其它金属复合以及引入光、超声、微波等外场。最后,对非均相Fenton催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3.
费洋  金磊  宋宏伟  黄惠  郭忠诚 《化学通报》2016,79(5):443-447
对丙酮/水体系中合成聚苯胺(PAn)的反应进行跟踪,通过聚合过程的开路电压、聚合温度、特性粘度和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对聚合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丙酮/水体系对控制产物的粒度和分子量都有利;当丙酮/水的体积比为0.2左右时,所得产物的各项性能较好。与水体系相比,在丙酮/水混合体系中聚合过程维持高电位的时间延长,聚合链增长时间和自加速反应时间也有延长。苯胺聚合是以头-尾连接形式进行,且中间产物由高氧化态逐渐转变成中间氧化态。  相似文献   
974.
在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基磺酸盐([Bnlim][CF_3SO_3])/碳酸丙烯酯(PC)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曲线、交流阻抗谱及阻抗模拟方法,研究了CO_2在Au上发生电还原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与离子液体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CO_2电还原反应过程中,吸附态CO_2经单电子还原生成CO_2~-自由基是速率控制步骤.由于离子液体的催化作用,CO_2在[Bmim][CF_3SO_3]/PC溶液中电还原的过电位比在四丁基三氟甲基磺酸铵([Bu_4N][CF_3SO_3])/PC溶液中降低了239 mV.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Bmim]~+吸附在Au电极表面,形成离子液体吸附层,吸附态的CO_2分子经单电子还原后生成CO_2~·-)自由基,与周围离子液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中间体[Bmim-CO_2]_(ad),降低了CO_2~(·-)的能量状态,使得CO_2电还原反应的过电位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75.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Ag@Ag Br/Ni表面等离子体薄膜电极,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在负偏压和可见光作用下,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采用电化学技术和向溶液中加入活性物种捕获剂的方法对薄膜光电催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下制备的Ag@Ag Br/Ni膜电极是由表面沉积纳米Ag的纳米晶Ag Br颗粒构成的薄膜,具有显著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薄膜具有优异的光电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最佳负偏压和可见光照射下反应12 min,薄膜光电催化罗丹明B(c=5 mg·L~(-1))的降解率是多孔Ti O2(P25)/ITO纳米薄膜的10.2倍。相对于未加偏压的光催化,降解率提高了2.0倍;在保持薄膜光催化活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循环使用5次。电极表面纳米Ag粒子的等离子体共振对于光阴极反应(导带反应)的活化作用是光电催化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提出了负偏压下Ag@Ag Br/Ni表面等离子体薄膜光电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76.
The products of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at 95 °C over 10 months of ω‐saturated and non‐saturat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model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with high accuracy via quadrupole ion trap and quadrupole ion trap‐time of flight (Q‐ToF)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taken via these techniques indicated that degradation of vinyl terminated pMMA proceeds via the incorporation of oxygen via the formation of ethylene oxide type end groups, which subsequently rearrange under the expulsion of formaldehyde and 2‐oxo‐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 The corresponding saturated model compounds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stable over the same time period. The present findings highlight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degrad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and exclusively proceed via radical intermediates.

  相似文献   

977.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表面, 仅有少量的N离子以取代式掺杂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O的位置; 表面N物种形成的表面态能级和取代式掺杂导致带隙的窄化, 增强了纳米管阵列的光吸收效率, 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N离子的掺杂有利于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8.
Using cyclic voltammetric technique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gallium in alkali media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ree anodic peaks, one cathodic peak, and a secondary anodic peak—an observation hitherto unreported—are obtained. Detailed analyses of these various stages of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based on their peak potential and peak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have revealed the nature of the underlying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相似文献   
979.
The redox reaction between N-vinylcarbazole (NVC) and various oxidants including Ce(Ⅳ), Fe(Ⅲ)and benzoylperoxide in methanol proceeds via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the NVC N-cation radical which in turn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VC cyclic dimer, trans-1,2-dicarbazylcyclobutane. Molecular oxygen and a few arylamines are able to accelerate the rate of the formation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the dimer. The mechanism of this process and the functions of oxygen and arylamine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The participa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is to facilitate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resulting reduced metal ion and the NVC N-cation radical ion pair or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thereby releasing the free NVC N-cation radical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the formation and yield of the dimer. The arylamine in this reaction between NVC and oxidants can be viewed as electron transfer agent between NVC and the oxidant. Because the amines are present in small amount relative to the oxidants and can be regenerated in pr  相似文献   
980.
N,N(二甲庚基)乙酰胺萃钯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N,N二甲庚基乙酰胺(N_(s03))从氯化物体系中萃取钯的机理。应用等摩尔系列法和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组成为:(CH_3CONR_2H)_2PdCl_4。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证实N_(503)萃取钯的机理属阴离子交换反应,其萃取方程式为: 2CH_3CONR_2HCl_((o)) PdCl_4~(2-)(a)?(CH_3CONR_2H)_2PdCl_4(o) 2C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