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3篇
  免费   665篇
  国内免费   1114篇
化学   1713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432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32篇
物理学   1513篇
综合类   388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镧镍铜钴储氢合金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aNi5为代表的镧系储氢合金有优良的吸放氢性能,抗中毒能力强,因而受到广泛重视[1]. 目前已开发出许多二元及多元镧系合金,并研究了部分合金的表面性质[1~4],但结果并不一致. 本文制备了四元合金LaNi4Cu0.5Co0.5,通过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吸氢测试等方法研究该合金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2.
纳米Ni-B非晶态合金的催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Ni-B非晶态合金的催化性质研究杨军,崔黎丽,邓景发(复旦大学化学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关键词纳米材料,非晶态合金,催化性质纳米非晶材料融合了纳米晶与非晶材料的特性,既有很高的表面原子比,又呈高度几何无序状态。与普通非晶材料...  相似文献   
993.
MH-Ni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合金组成及电解液组份研究了MH-Ni电池的低温性能,确定了适宜的合金组成和电解液组成。  相似文献   
994.
对甲基二溴偶氮胂的合成及其与稀土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对甲基二溴偶氮胂的合成,该显色剂在酸性介质中与稀土元素产生高灵敏度显色反应,大多数常见元素不干扰,所拟分析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小麦和铝合金中稀土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5.
Ni80P20合金的非晶化度与催化活性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淬冷法,通过改变冷却铜辊的转速,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非晶化度的Ni80P20合金材料。以乙炔加氢为探针反应的催化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催化活性随非晶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非晶态合金具有比相应的晶态金合明显优良的催化稳定性,XRD和AES深度分析显示:在氧化-还原活化处理过程中,相对晶态合金而言,非晶态合金显示明显的“惰性”,活化后的表面上含有较多的对加氢反应有促进作用的氧化镍相互作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6.
我国金属氢化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我国金属氢化物化学的发展。我国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离子型金属氢化物的合成、性能和应用的,发展了一些合成方法,获得了多项中国专利。储氢合金的化学研究是70年代中期开始的。在储氢合金的化学合成、吸放氢热力学与动力学、储氢合金氢化催化和电化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储氢电极合金电化学及其在Ni/MH可逆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强有力的支持下,某些方面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997.
高能火花光源激发钢铁和铜合金中铝的看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火花光泊激钢铁和铜合金试样,借以进行铝的看谱分析,研究了在高能火花光源激发下光谱出现和其强度变化的规律以及以569.65nm光谱区域的干扰情况。从而制 钢铁和铜合金中铝的看谱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一种既经济简便及快速实用的分析测定方法 。  相似文献   
998.
超细Pd—B/SiO2非晶态合金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浸渍法并通过KBH4还原制备超细Pd-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以硝基苯加氢生成苯胺为目标反应,考察了上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及热稳定性,并与晶态Pd-B/SiO2和Pd/SiO2催化剂及非负载型Pd-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9.
Positron lifetim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binary Fe3Al and Fe3Al doping with Nb or Si alloys. The densities of valence electrons of the bulk and microdefects in all tested samples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positron lifetime parameters. Density of valence electron is low in the bulk of Fe3Al alloy. It indicates that, the 3d electrons in a Fe atom have strong-localized properties and tend to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Al atoms, and the bonding nature in Fe3Al is a mixture of metallic and covalent bonds. The density of valence electron is very low in the defects of Fe3Al grain boundary, which makes the bonding cohesion in grain boundary quite weak. The addition of Si to Fe3Al gives ris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densities of valence electrons in the bulk and the grain boundary thus the metallic bonding cohesion. This makes the alloy more brittle. The addition of Nb to Fe3Al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the ordering energy of the alloy and increases the density of valence electron and the bonding cohesion of the grain boundary. However, since the radius of Nb atom is larger than that of Fe atom, when Nb atoms substitute for Fe atoms, they will distort the lattice and enlarge the volume of the lattice, which decreases the density of valence electron and the cohesion of metallic bond in the bulk of the alloy.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9561001) and the Foundation of Guangxi Education Committee.  相似文献   
1000.
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主被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开状记忆合金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智能材料系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控制结构振动是最能体现这种先进材料应用价值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力学行为,包括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其次概述描述其力学行为的本构关系模型;最后重点论述实现结构主被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