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化学   5篇
综合类   5篇
综合类   3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Hydrobionts formed their special defense systems during evolution. One such system is that of non-specific immunity which comprises a wide variety of peptides with potent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1.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os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was reported as that a few peptide molecules formed a channel on cell membrane, and the cell was then died of the outflowing of cellular contents. The above mechanism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ntibiotics2, 3. It is a promising area to disc…  相似文献   
42.
漂染废水对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测试法研究了漂染废水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红细胞核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3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漂染废水均能诱发泥鳅红细胞核异常.方差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和核异常测定法可作为监测水环境中致突变化合物的一个较为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秦岭地区泥鳅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鳅是珍禽朱的主要食物之一 ,开展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意义重大 .泥鳅一冬龄性成熟 ,耐低氧 ,最适生长水温 2 4℃~ 2 7℃ ,繁殖水温不得低于 18℃ ,参加繁殖试验的亲鱼要求体重雌性 2 0 g左右 ,雄性不得低于 12g ,雄性泥鳅一般体小 ,胸鳍末端较尖 .雌性泥鳅体大 ,胸鳍末端展开呈扇形 ,性腺发育至Ⅳ—Ⅴ期 ,可注射适量LRHA - 2 和HCG ,雌雄性等量 ,♀∶♂ =1∶2 (3 ) .水族箱内催产受精 ,水泥池中孵化网内孵化 ,效果较好 .  相似文献   
44.
通过泥鳅、豆瓣菜的四种结合模式对鳖池中红虫密度、透明度、铵态氮及溶氧进行监测[1],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完全能延缓水体老化.  相似文献   
45.
采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去巢流水孵化等技术进行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共计催产雌鳅67尾,获卵43.79万粒,平均催产率86.1%。平均受精率81.0%,平均孵化率78.4%,平均出苗率59.2%。另还描述了泥鳅胚胎发育主要阶段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46.
47.
以含lac Z基因的质粒 p C H110 为外源 D N A,采用外源 D N A 和精子在保存液里混合保温处理,再进行精、卵的体外受精的方法,观测了精子介导的报道基因在转基因泥鳅胚胎中的表达,4 次重复实验均获得了较稳定的实验结果 有 9.6% 的个体呈现lac Z基因表达的阳性对有关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8.
河北省三种鳅科鱼类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给鱼腹腔注射PHA和秋水仙碱的方法,制得泥鳅、北方条鳅和北鳅的肾乃鳃细胞的染色体玻片标本。通过计数及组型分析得到:泥鳅2n=50,核型公式为:2n=6m+8sm+36t,NF=64;北方条鳅2n=50,核型公式为:2n=6m+6sm+6st+32t,NF=62;北鳅 2n=50。  相似文献   
49.
研究长期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肝、消化道和肌肉3种组织细胞糖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变化.对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 d不喂养食物,29~35 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 d取材,利用显微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其肝、消化道和肌肉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的量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增强,投喂后,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个过程中,它们的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泥鳅中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均与长期饥饿条件下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