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9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07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made on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opper-doped CdSe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via green chemical route. The nanoparticles remain stable under normal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can be redispersed in suitable solvents (water and dimethyl formamide). The photoluminescence peak positions in the copper doped CdSe nanoparticles are found to strongly depend on the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Under UV irradiation visible luminescence covering the entire visible range has been observed.  相似文献   
172.
掺杂态聚苯胺LB膜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掺杂樟脑磺酸的聚苯胺在纯水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分子层,采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可以将其较好地转移到氟化 基片上制成薄膜,对其LB膜的红外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膜的压缩或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樟脑磺酸分子发生脱掺杂的现象,并且该LB膜在室温下对乙醇有较好的气敏性。  相似文献   
173.
对一维纳米材料在空穴缓冲层PEDOT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光致发光表明在PEDOT中掺杂一维纳米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管和氧化锌纳米棒)可以提高双层样品PEDOT/MEH-PPV的发光效率。拉曼光谱的结果说明正是由于一维纳米材料与PEDOT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才减少了PEDOT/MEH-PPV界面上猝灭发光的缺陷态的产生。在以MEH-PPV作为发光层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在PEDOT中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和氧化锌纳米棒后,器件的最大效率分别提高了2倍和2.5倍。  相似文献   
174.
合成了 3个系列稀土掺杂铕二苯甲酰甲烷 (Hdbm)邻菲咯啉 (phen)三元配合物 Eux RE1 -x(dbm) 3 phen(RE=La,Y,Gd;x=0 .0 0、0 .1 0、0 .30、0 .5 0、0 .70、0 .80、0 .90、1 .0 0 ) ,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各配合物系列进行荧光光谱研究 ,发现 L a3 、Y3 和 Gd3 对Eu3 离子均有荧光增敏作用 ,其荧光增敏顺序为 L a3 >Y3 >Gd3 。  相似文献   
175.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Ni_3Al_(1-x)V_x(x=0-0.4)的力学性质,发现当V含量为0.1时,Ni_3Al_(1-x)V_x的块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和硬度都出现极大值,因此V掺杂对于Ni_3Al力学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还研究了不同压强下Ni_3Al_(0.9)V_(0.1)的吉布斯自由能、焓、熵、热容等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Ni_3Al_(0.9)V_(0.1)的吉布斯自由能、焓、熵、定压热容都出现明显变化.通过计算Ni_3Al_(0.9)V_(0.1)的体膨胀系数,发现压强对于Ni_3Al_(0.9)V_(0.1)的体膨胀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6.
Ru(II)-complex functionalized silica nanoparticles(nano-SiO2) were prepared via a coordination reaction of cis-dichlorobis(2,2'-bipyridine)ruthenium[Ru(bpy)2Cl2] complex with poly(4-vinylpyridine)(P4VP)-modified nano-SiO2 particles. Both the Ru-complex and the functionalized nano-SiO2P4VP-Ru(bpy) hybrids were doped i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to form optically transparent thin films. The composition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the nano-SiO2P4VP-Ru(bpy) hybrid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help of thermogravimetric and elemental analysis,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Microscopy images revealed that the nanohybrids were approximately 12 nm in diameter and readily formed aggregates following the functionalization with P4VP and Ru(bpy)2Cl2. The as-prepared nano-SiO2P4VP-Ru(bpy) hybrids produced emissions at approximately 604 and 654 nm under radiation both in solution and in doped thin films. Finally, cyclic voltammetry studies on the nanohybrid-modified electrode revealed a redox couple with the cathodic and anodic potentials at approximately 0.28 and 0.73 V(vs. Ag/AgCl), attributed to the one electron transfer of Ru(bpy)22+/3+ immobilized on the nano-SiO2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77.
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组分,隔膜由多孔聚烯烃高分子材料组成;电解质体系由有机碳酸酯和六氟磷酸锂混合组成,虽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但因液态碳酸酯的易燃特性给锂离子电池带来了安全隐患。利用能够将液态电解质体系凝胶化的聚合物制备得到的凝胶聚合物隔膜,结合了液态电解质体系高电导率和固态电解质高安全性的优点。凝胶聚合物隔膜的研究从简单微孔凝胶聚合物隔膜开始,经历了引入少量纳米无机颗粒的掺杂凝胶聚合物隔膜,到引入大量纳米颗粒的凝胶陶瓷隔膜的发展历程。本文详细介绍这三种类型凝胶聚合物隔膜的物理化学特性,最后展望凝胶聚合物隔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8.
文章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3.9Mn0.1Ti5O12/C,并对材料进行了XRD、激光粒度分析、循环伏安测试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Mn的掺杂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由于Mn4+对Li4Ti5O12的晶胞内部的掺杂和C对其晶胞外部的包覆,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大电流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比容量都明显提高。在1C充放电循环时,Li3.9Mn0.1Ti5O12/C首次放电容量为162.4mAh/g,50次循环后,稳定在159.6mAh/g,容量保持率为98.3%;在2C充放电循环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53.5mAh/g,展示了优良的电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9.
杨琦  杜林颖  王旭  贾春江  司锐 《催化学报》2016,(8):1331-1339
在过去的25年,纳米金催化剂上 CO氧化反应得到广泛研究,但始终没有一致的结论。这是因为影响纳米金催化活性的因素很多,包括金的价态、载体的性质、氧空位、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尤其是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牵制,增加了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难度。氧化铈载体表面氧缺陷的浓度较高,有利于活性金属组分在其表面的稳定和分散,因此氧化铈纳米晶负载的 Au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当 CeO2晶格中部分 Ce被化学性质不同的其它元素取代后,可以促进 CeO2晶格氧的活化,提高氧的储放能力,从而有利于催化反应进行。因此,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组成均匀的 CeO2, CeZrOx和 CeZrLaOx三个载体,并通过沉淀-沉积法负载金。利用 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性质、形貌以及金纳米颗粒的大小和价态等性质,并结合其在 CO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差异,探讨影响金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 XRD, TEM, HRTEM和 XAFS结果表明,三个载体上所得金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都在2–4 nm,且分散较好; XPS结果表明,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不是金的价态,而是载体表面的活性氧物种。从Raman结果可知,掺杂后的氧化铈载体上氧空位浓度明显增加,因而催化剂活性都有所提高。 H2-TPR进一步探讨了三个载体以及负载金后其氧化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载体的氧化还原性能以及表面氧空位浓度,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活性,而负载金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变化与载体的组成密切相关。由于锆的掺杂可使金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减弱,而镧则增强了二者间相互作用,因此 Au/CeZrLaOx催化剂上锆和镧的协同掺杂作用使其表面活性氧物种浓度最高,低温时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未掺杂及B掺杂Mn_4Si_7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未掺杂Mn_4Si_7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0.786 eV,B掺杂后其禁带宽度下降为0.723 eV. B掺杂Mn_4Si_7是p型半导体材料.未掺杂Mn_4Si_7在近红外区的吸收系数达到10~5 cm~(-1),B掺杂引起Mn_4Si_7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反射系数及光电导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