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4篇 |
力学 | 21篇 |
物理学 | 14篇 |
综合类 | 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 gas-chromatographic analyzer allowing the selective detection of individual oxygenates in complex organic mixtures, such as gasolines, is described. The analyzer is based on the oxygen-specific response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O-FID) method. The system operates with capillary columns and includes a cracking reactor to convert any oxygenate to carbon monoxide and a special FID equipped with a microreactor for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CO and detection as methane. Hydrocarbons give no signal. The selectivity of the method is better than 1:107 and the linear range approaches 105. The analysis of modern fuels containing oxygenated additives, to improve octane ratings, may greatly benefit from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采用不同胶接缝构造的分段预制拼装大悬臂PC盖梁在弯剪内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制作了1个整体预制大悬臂PC盖梁模型以及3个分别采用大键齿、小键齿和牛腿式接缝构造的分段预制拼装大悬臂PC盖梁模型(模型缩尺比例均为1:5),并完成4个模型全过程的静力加载测试试验,获得梁体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以及梁体混凝土应变分布、挠度、最大裂缝宽度等关键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分段预制拼装盖梁模型与整体预制盖梁模型的裂缝分布形态基本相同,破坏时梁体裂缝分布稀疏,裂缝宽度较大,且破坏形式均为弯曲破坏;采用大键齿和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开裂荷载与整体盖梁模型相同,而采用小键齿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开裂荷载仅为整体盖梁模型的81%;采用不同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均明显低于整体盖梁模型,其中采用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承载力最大,约为整体盖梁模型的84%;从极限变形能力看,采用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位移达到整体盖梁模型的75%,而采用大键齿或小键齿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位移均低于整体盖梁模型的50%。综合结构静力性能及施工性能,牛腿式接缝构造是推荐采用的分段预制拼装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验室研究工作,对纯重油及乳化重油催化裂化(FCC)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建立了重油FCC四集总动力学模型。结合模型给出了合适的反应网络和数学描述。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用MATLAB软件对模型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终可借助模型对重油及乳化重油FCC进行产品预测。并建立了二者FCC反应四集总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对乙炔氧气混合气体中爆轰波与激波的正面对撞现象的实验研究是以高速摄影获取两波对撞的x-t纹影图,以烟迹板记录对撞中的爆轰胞格图案,并基于激波理论和经典CJ爆轰理论求解了两波对撞的稳态解并探寻其规律. 研究发现透射波系包括一道激波和爆轰波,以及紧随爆轰波后的稀疏波区,这一结果对应于一维理论分析中的CJ解. 透射波系基本不受初始压强影响;初始温度也只成比例地改变流场整体速度,温度越高,速度越快;对波系起实质影响作用的是入射激波强度,激波越强,则整个透射流场呈现偏向激波的趋势;理论分析还指出,稀疏波区的出现不可避免,当激波强度趋于声波稀疏波区趋于消失,激波越强则疏波区趋于扩大. 两波对撞存在一个有限的转变阶段,透射爆轰首先减缓,接着迅速迸发为过驱爆轰,然后再逐渐平衡为CJ爆轰. 对于强不稳定的燃气,对撞后爆轰波在空间上的发展极不均衡,一些区域发生火焰面与诱导激波的严重脱离,随后的火焰面失稳发展为诱导激波区内的爆轰波,实验观察到了这种爆轰在烟迹板上留下的极为精细的迹线.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裂解汽油中铅的方法。用碘 二甲苯溶液对汽油进行氧化处理,用稀硝酸进行萃取,萃取后浓缩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铅含量在0~7.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对汽油样品进行分析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95%,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7%~101.7%,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裂解工艺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石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及其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木质生物质资源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受到广泛关注。因木质素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综合有效利用受到极大限制,通常被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同时给木质素解聚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围绕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裂解工艺及机理的研究发展迅速。为梳理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裂解研究的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其裂解工艺和机理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木质素单体、二聚体和多聚体不同裂解工艺的特点、优势、应用前景以及相关的机理,最后预测了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裂解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It has become common to call a molecular catalyst a single site catalyst. The intent is to stress that all sites of a molecular catalyst are identical in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In this essay, three cases are examined. In each one the evidence is very strong that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molecular catalysts. The first case is the cracking of alkanes on H-ZSM-5. The second is the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on palladium. The third is ammonia synthesis on KMI, a multipromoted iron based commercial catalyst. 相似文献
18.
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三点弯曲试脸,探讨了钢纤维体积率对钢纤维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运用阻裂理论推导正截面强度的计算模式.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与普通混凝土抗裂计算相衔接的钢纤维混凝土初裂抗弯强度和抗折强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小刚度劲性水泥土墙基坑支护的机理及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似理论,通过小刚度劲性水泥土模型梁弯曲试验,研究了小刚度劲性水泥土梁中型钢与水泥土间的共同作用机理.提出水泥土及型钢相对刚度贡献系数概念,给出了组合结构的刚度贡献系数的取值,得出了组合梁开裂的极限挠度.结果表明:水泥土对组合结构的刚度具有很大贡献,水泥土开裂前后,型钢和水泥土对刚度的贡献都将发生变化.黏土水泥土、砂土水泥土和型钢间摩阻力与水泥土的强度成正比.双根型钢端部不同组合形式对水泥土刚度贡献系数及开裂的极限挠度影响不大.从共同作用机理分析认为,双根型钢铰接梁更适用于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跨地裂缝的墙体开裂形态进行了分析,确定出了具有三维活动性的地裂缝垂直穿越墙基时,墙体出现裂缝的位置、倾向、倾角和后期的发展状况,以及随沉降量与张开量比值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地裂缝垂直穿越围墙时,墙体上出现的裂缝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位于地裂缝下盘的墙顶竖直裂缝,二是出现在地裂缝正上方墙体底部的斜裂缝;当地裂缝两盘的土体活动以水平拉张为主时,墙体底部出现的斜裂缝以高角度向上扩展,当地裂缝两盘的土体活动以差异沉降为主时,墙体底部出现的斜裂缝则以较缓的角度向上扩展,倾向与地裂缝相反;只要地裂缝的上下盘土体有微小的错动,一般2~3mm时,就会引起墙体的破裂,且墙体裂缝扩展迅速,几个毫米的错动量,就能使墙体裂缝扩展数十厘米,甚至贯通整个墙体;墙体斜裂缝在产生初期较为平直,随着裂缝的迅速扩展,端部稍向下弯曲,倾角减缓,整体呈弧弯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