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0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礼"本质上是一种负载于人"体"叙事的象征符号,"礼"与"体"的实践与信仰,是"礼"的发生学探讨不可忽视的观察视点。文章对儒家思想系统中的"體"、"禮"与"鸣玉以相"、"佩玉践形"等语词隐喻与行为意义进行了知识考古式发掘,发现体、礼与玉在儒家礼乐身体实践,乃至上古宗教仪式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即外體(身体仪容)——礼与玉(媒介)——内德(神圣力量),从而揭示礼仪诞生的动力源泉,以及神圣礼仪和世俗道德间的根源联系,为"礼"之发生探源提供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2.
63.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是在总结春秋以前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思想 ,成为古往今来无法替代的经典 ,在一定程度上 ,它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4.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为维护和巩固封建专制的统治,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把教化与刑罚作为维护专制统治的两手政策,并有效地发挥了它的作用.时至今日,这种政策仍有益于当代社会的治理与安定.  相似文献   
65.
朱国伟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3):63-66,48
周、淳之争是焚书坑儒的前奏,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比较充分地揭示了周、淳之争发生的真正缘由,进而对秦政府发动焚书坑儒事件的原因作进一步探寻,以期弥补历来学者对这一问题论述的不足.  相似文献   
66.
班固生活在经学昌明的东汉初年,他深受经学影响,使得《汉书》具备清晰的经学特质。一是强烈的等级观念。作品中无论是格局的安排、人物传记的次序还是对史迹的勾画、对人物言行的评价、对之前史作的扬弃,均依此以“礼”为核心的“三纲”“五常”为据。二是信仰君权神授,在人与人关系上,上级要求下级信仰君权神授,实际上是全民都要信仰,主要是心理上要信仰。  相似文献   
67.
《白鹿原》是多重矛盾的复合体,文本中的多重矛盾主要体现在:儒家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矛盾冲突,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保守落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可谓举步维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文本通过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富有立体感和圆润感;叙事方式上的矛盾性,文本砸碎了传统现实主义直线式的叙事时间和作者万能的手段,使时间走向循环和作者退出叙事,文本还采用了民间理想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8.
诚信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深刻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先进文化构成中重要的思想元素。通过养成与建构来实现对于中国先进文化的构成与发展是当今传承儒家诚信文化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9.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  相似文献   
70.
自然山水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家园,更是心灵的栖居地和精神家园。旅游文学通过自然山水的描绘负载着儒家的"君子比德"精神、进取精神、忧患精神,这些积极入世精神是中国世世代代人们灵魂的核心。儒家精神像永不熄灭的火炬,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引导、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全部的生命力量与热情,去直面人生,参与现实,不懈求索,直到心灵世界的诗意栖居。旅游文学应充分展现出儒家对个人在社会群体、民族国家中作出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