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819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43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 biosensor was prepared with natural melanin nanoparticles (MNP) decorated on a screen‐printed carbon electrode (SPCE). Hexavalent chromium was selected as a well‐known heavy metal ion to be detected for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novel biosensor. Natural MNP was extracted from cuttlefish (Sepia officinalis) ink. Surface decoration of SPCEs with MNP was perform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The first one was layer‐by‐layer assembly (LBL‐A) for different cycle times(n). In the second one, plasma treatment of SPCE incorporated with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EI‐SA) techniques including different incubation times in MNP solu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modified SPCEs were tested for amperometric detection of Cr(VI) in various water samples, and peak reduction of Cr(VI) was determined at 0.33 V. Amperometric results showed wide linear ranges of 0.1–2 μM and 0.1–5 μM of Cr(VI) for SPCEs modified with 14n‐LBL‐A and 12h‐EI‐SA,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ies of SPCEs modified with 14n‐LBL‐A and 12h‐EI‐SA techniques were 0.27 μA μM?1 and 0.52 μA μM?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both modified SPCEs selectively detected Cr(VI) in a model aqueous system composed of certain other heavy metals and minerals, and tap and lake water samples. The LOD and LOQ values for 12h‐EI‐SA were 0.03 μM and 0.1 μM,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that MNP‐modified‐SPCEs generated via EI‐SA techniqu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such as ICP‐MS.  相似文献   
8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稀HCl介质中,微量铬(Ⅲ)对K2S2O8氧化酸性大红GR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铬(Ⅲ)的新方法。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动力学参数。方法线性范围为0.008~0.4mg/L,检出限为2.96×10-6g/L。方法已用于自来水、钢厂废水、污水中微量铬(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83.
提出了用神经网络方法测定无机铬的形态。在Back Propagation(BP)算法的基础上,吸取了模拟退火算法的优点,解决了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问题。经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4.
提出了运用吸光度比值-导数光谱法同时测定Cr(Ⅲ)与Cu(Ⅱ)含量的新方法。在pH 5.7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Cr3+,Cu2+与铬天青S(CAS)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可分别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52×105 L·mol-1·cm-1和1.01×105 L·mol-1·cm-1。Cu2+和Cr3+的浓度分别在0.08~1.2 μg·mL-1和0.05~0.52 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检测限分别为0.014和0.013 μg·mL-1。此方法应用于环境水中Cr(Ⅲ),Cu(Ⅱ)的同时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吸收光谱电化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分光光度法,它不必加入显色剂,只要控制电极电位和扩散层pH值,就能迅速测得吸光度。此法的基础研究近年逐渐增多,但实际应用较少。作者在前文的工作基础上,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空心阴极光源组装成的吸收光谱电化学测量仪,研究了吸收光谱电化学测定Cr(Ⅲ)和Cr(Ⅵ)的条件,提出了实际样品中Cr(Ⅲ)和Cr(Ⅵ)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6.
茶汤及河水中铬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分离富集与偶氮胂Ⅲ光度法结合,研究了铬形态的分离及测定,提出了铬的形态分析方法,有此法测定了茶汤及河水中铬的总量,悬浮态.溶解态、无机态、有机态、Cr(Ⅲ)和Cr(Ⅵ)。茶汤中铬主要以有机态存在,而河水中铬则主要以悬浮态存在。  相似文献   
87.
在60℃和恒定离子强度下,用平衡法研究了0.004mol dm-3Cr(NO3)3在三种不同浓度顺丁烯二酸H2A(0.008,0.010,0.014mol dm-3的水溶液中的状态,用计算机拟合和p.q.r分析方法得到了[Cr(OH)A2]2-,[Cr2(OH)A2]+[Cr3(OH)2A2]+和CrA33-四种水解产物,并计算了其平衡常数,在我们系列工作中研究了在宽广的Cr3+和顺丁烯二酸浓度下Cr3+的状态,共生成11种配合物,本文对其形成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过氧化氢氧化酸性品红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弱酸介质中,铬(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酸性品红的反应,建立了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本法的检出限为5.7×10~(-9)g/ml,线性范围为0~160ng/ml。可用于电镀废水和电镀排放水中铬(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89.
化学发光—流动注射—胶束增敏连续测定钴铬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钴(Ⅱ)和铬(Ⅲ)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反应均有催化作用,加入CTMAB能明显提高发光的信噪比,可测定亚纳克量的钴和铬,加入EDTA掩蔽钴(Ⅱ)测得铬(Ⅲ)量,再由钴和铬总量求得钴(Ⅱ)量,实现钴和铬的不经分离而流动注射连续测定。此法线性范围宽达4个数量级(10-11~10-7g/mL),检测下限低(Co2+1.2×10-11g/mL,Cr3+1.0×10-11g/mL),再现性好,工效高(120个样品/h),用于三种矿泉水中痕量钴(Ⅱ)、铬(Ⅲ)连续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
Cr/MCM-41催化剂上的乙烯聚合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纯硅MCM41为载体,负载Philips烯烃聚合催化剂活性组分Cr.XRD及TEM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Cr/MCM4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较理想的长程有序一维孔道.FTIR和Raman光谱表征结果表明,Cr/MCM41上不仅可发生乙烯聚合过程,而且形成的聚乙烯以结晶和无定形两种形态存在.乙烯聚合活性不仅与反应参数有关,而且与Cr的负载量密切相关.用于乙烯聚合后,Cr/MCM41催化剂仍保持其特征的晶体结构和一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