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1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2274篇
化学   4536篇
晶体学   282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847篇
综合类   372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溶液成膜的温度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结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用溶液成膜是制备聚合物薄膜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溶液成膜的条件,如成膜温度,溶液浓度等对半结晶聚合物结晶度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非晶态薄膜通常使用熔融热压其后淬火的方法。由于PET在熔点附近易于降解,在薄膜中产生气泡,因而很难制备较大面积的均一厚度的薄膜,如在拉伸试验中所需  相似文献   
62.
A cobalt hexacyanoferrate (CoHCF) nanoparticle (size ca. 60 nm)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CME) was fabricated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hemoglobin (Hb) at this nanosized CoHCF CME was studied. In comparison with a bar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and a general CoHCF CME electrodeposited in a traditional manner, the present nanosized CoHCF CME performed efficiently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for Hb with relatively high sensitivity, stability, and longlife, Combined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the nanosized CoHCF CME was used as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or of Hb in the established flow injection analysis-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FIA-ECD) system. The peak current was a linear function of concentrations in the range from 2.5×10^-8 to 5.0×10^-6mol/L for Hb, with detection limit of 1.4×10^-8 mol/L. The FIA-ECD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ssess the Hb content of clinic blood samples with advantages of sensitiveness, speediness, easy control and small sample-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63.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测定葡萄糖酸锌含量的方法,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异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存在下,用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酚(3,5-diBr-DM-PAP)作显色剂,直接光度法测定了葡萄糖酸锌。结果表明,该法显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0 nm,线性范围为0~1.5μg.mL-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0×105L.mol-1.cm-1,回收率为98.7%~102.2%,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结果灵敏可靠等优点,应用该法直接测定补锌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4.
An efficient solid phase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amide derivatives by the reac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urea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tic amount of zirconyl chloride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conditions was described.In this way,a range of interesting amide derivatives was obtained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The catalyst was recycled with fresh reactants and it gave almost similar results without significant loss of activity up to the third run.  相似文献   
65.
以3,3-二甲基-4-戊烯酸甲酯为原料, 经过6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2-氰基-2,3,3-三甲基-5-硫酮-吡咯烷, 反应的总收率约为37%, 其中关键步骤为分子内环化和碘化氢消除反应. 通过元素分析, 1H NMR, IR和MS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钛含量的复合氧化物TiO2/SiO2.用BET、XRD、FT-IR和正胺吸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对TiO2/SiO2表面酸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SiO2表面羟基密度、比表面积逐渐减少,TiO2晶粒尺寸变大,造成TiO2/SiO2表面酸量降低.当煅烧温度达到600℃到800℃之间,表面酸量基本不再改变.  相似文献   
67.
尹双凤  徐柏庆 《催化学报》2002,23(6):507-512
采用BET,XRD,TG-DTA,FT-IR,XPS和NH3-TP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活化焙烧温度(500-800℃)对B2O3/ZrO2催化剂织构/结构、表面性质和环己酮肟气相重排反应的影响。催化剂活化焙烧温度升高促进了ZrO2向单斜晶相转化,同时活性组分氧化硼由以BO4为主要结构单元的物种转变为以BO3为基本结构单元的B2O3,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孔体积以及表面酸量减小,ZrO2与B2O3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700℃活化焙烧的催化剂表面拥有最大比例的中强酸中心,而且Beckmann反应的活性稳定性最高。这些结果表明,活化焙烧温度为B2O3/ZrO2催化剂上气相重排反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催化剂中B原子的配位状态和表面酸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68.
先将3-蒈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氧化开环制得蒈酮酸,再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得到蒈酸,酰氯化后与系列酰肼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蒈酸基双酰肼化合物(5a~5n),其结构经UV-Vis、1H NMR、13C NMR、 FT-IR和MS(ESI)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结果显示: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目标化合物对花生褐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玉米小斑病菌、西瓜炭疽病菌以及水稻纹枯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蒈酸基α-噻吩甲酰肼5f(R=α-thiophene)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85.0%,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在用药量为100 μg·mL-1时,化合物蒈酸基3′,4′-二甲氧基苯甲酰肼5j(R=3′,4′-OMe-Ph)、蒈酸基-m-甲氧基苯甲酰肼5d(R=m-OMe-Ph)、蒈酸基-m-甲基苯甲酰肼5b(R=m-Me-Ph)和蒈酸基苯甲酰肼5a(R=Ph)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8.5%、 86.1%、 85.1%和82.6%(均为A级活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  相似文献   
69.
铅系弛豫铁电陶瓷钨铁酸铅Pb(Fe2/3W1/3)O3(PFW)是一种重要的介电材料,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8000)和较低的烧结温度(小于900℃),适用于制备低烧高介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犤1~4犦。在传统氧化物法合成PFW的过程中,易生成恶化介电性能的钨酸铅(PbWO4或Pb2WO5)或焦绿石相(Pb2FeWO6)等其他相犤3,4犦。尽管通过加入过量5%的Fe2O3可以消除这些其他相,但因含较多的变价铁离子(Fe3+和Fe2+)而产生介电老化的缺点犤5犦。虽然二次合成法被广泛用于制备铅系弛豫铁电陶瓷犤6犦,但对制备PFW陶瓷的效果并不明显,仍有少量的钨酸铅PbWO4存在,并且预烧…  相似文献   
70.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酸与肌红蛋白(Mb)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大黄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肌红蛋白后,峰电位几乎没有发生移动,氧化还原峰电流升高而对肌红蛋白表现出电催化性质.峰电流的增加值同所加入的Mb浓度在1.0×10-7~1.2×10-6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法有望用于肌红蛋白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