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篇 |
力学 | 2篇 |
物理学 | 3篇 |
综合类 | 9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江藩是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他治学广博,著述颇丰。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一书,叙述了清代汉学的授受渊源。在书中,他列黄宗羲、顾炎武于卷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梳理,探讨江藩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2.
张艳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1):56-59
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在晚年撰写的回忆录中,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民国初年他在袁世凯身边任职的经历,其中不仅描写了他对袁世凯的总体印象,还揭示了袁氏对民主共和的认知水平和他对袁世凯办理外交事务的观察.重读顾氏的评说,也许能使我们对前人多一份了解,对中国早期步履蹒跚的民主化进程多一层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3.
34.
1926年出生于浙江永嘉县城的谷超豪,少年时期背弃他出生的阶级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和工作中为革命尽心尽力。他具有极高的天分,对数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后放弃行政工作重返科研与教育岗位,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家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先后获得何梁何利终身成就奖、华罗庚数学家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培养一大批人才,建立了复旦大学偏微分方程学派,并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和温州大学校长等。本年表以大量的档案、著述、口述访谈等原始资料为基础,翔实地记述了谷超豪传奇而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35.
班昭的《女诫》作为第一部女性教育要籍,它确定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强调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主体,要求女性在封建家庭中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必须做到:精心事夫、曲从舅姑、团结叔妹,并论述了女性应该遵循的道德修养和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女诫》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读《女诫》,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构建现代和谐家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6.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杂合"概念解读辜鸿铭的《论语》译本,指出辜鸿铭的译本体现了一种杂合特征,展示了他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抵制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构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间平等对话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37.
六朝时,绘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开始兴盛,对画家的品评也逐渐丰富。顾恺之与陆探微具有间接的师承关系,画史中以多种文本、不同角度展现了对顾恺之与陆探微的推崇,这是人们对于六朝时期书画家生活的最有力记述。将史料记载与后世摹本对照,可以梳理出“传神写照”自顾恺之到陆探微的发展脉络。书画家得到画史公认的成功,不仅仅需要精湛的画艺,还来自社会群体对他的接受与认同。画史中的叙事无关历史的真实,或对某一事件的适当取舍,其原则取决于记述者的需求。在社会群体的共同建构下,画家的名声不断提升,最终流传后世。 相似文献
38.
本文依据历史资料,简述了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IUTAM)的建立过程,以及中国力学学会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CSTAM) 1980年加入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的一些情况,供大家研究力学史时参考。 相似文献
39.
板桥油田板二油组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骅拗陷板桥油田板二油组扇三角洲沉积的古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河道间和席状砂微相。认为其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物性好,是区内重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40.
顾随先生受王国维与鲁迅的影响,因而有心在杂剧创作中加入了象喻性,使杂剧在继承传统美感的同时,还能够使读者产生人生哲理的思考,这在以前的杂剧创作中是没有过的。但自“五四”以来,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疏远及杂剧创作的繁复,已经很少有人再创作杂剧这种体裁的作品了。所以说,顾随先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这一成就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