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3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化学   70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65篇
数学   557篇
物理学   360篇
综合类   437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智能控制论     
王瑛 《山西科技》1998,(4):43-45
简要回顾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及智能控制的产生背景、智能控制及其系统的基本概况。首先提出了传统控制和智能控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从智能控制论的高度阐述智能控制的特征,最后概述了智能控制的基础及学科范畴。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和技术,它是多学科的交叉,尽管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它必将获得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逻辑与教学     
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论述了逻辑与教学的辩证关系,并将逻辑学运用于化学教学之中,由教学实践得出逻辑与教学密不可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动态模糊逻辑及应用进行了研究,以实例说明了自然界中的动态模糊性问题找到了解决途径,同时为人们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级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传统的C/S模式的缺陷,说明了基于三级(N级)模式设计的概念及采用该技术开发应用程序的优越性。在这个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运用三级(N级)模式开发应用程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设计使用中的建议。如任务分割、避免死锁、采用OO技术等,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阐述了数学美的五个主要方面,数学的语言美、数学的和谐美、数学的严谨美、数学的统一美和数学的逻辑美,以及它们在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几个常用手段,用数学语言讲授数学课,揭示数学定理的严谨性和可延伸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在教学中要做美的示范。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网络泛娱乐化在资本逻辑“赋魅”下突破其适度边界,全方位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业已产生弥漫性毒雾效果,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在对网络泛娱乐化的生成逻辑及隐匿在其背后的渗透逻辑进行深度揭示的基础上,从批判性视角对这一错误社会思潮给出纠治进路。消解网络泛娱乐化首要关键在于净化网络空间迷障生态,大力培育新媒体话语权,强势挤压泛娱乐化存植空间;同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统摄资本逻辑运转,着力深化娱乐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网络娱乐内容对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高质量引领。  相似文献   
19.
解决现行的集对联系函数四则运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与逻辑谬误.分析联系函数与模糊隶属函数在表达事物之间联系的相似性,借鉴模糊逻辑的基本方法,定义了以联系度为真值形式的集对命题,进而给出集对逻辑的析取、合取、取否运算法则,建立了集对逻辑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集对逻辑运算的七大运算定律:对合律、幂等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吸收律和摩根律,由此证明集对逻辑运算构成的代数(S,,,)为软代数.  相似文献   
20.
一些人反对劳动价值论,其认识上的根源有三个:一是与劳动价值论存在着逻辑思路的歧异;二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义缺乏全面深入地理解;三是误以为劳动价值论与私营经济、市场经济、要素分配不相容。澄清商品价值论的分歧,必须对马克思关于价值概念、劳动形成价值的原因、劳动价值论作用等理论的原意做进一步地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