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498篇
化学   593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249篇
综合类   11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为软模板,在CuSO4、Na2SO3体系中调控合成了片状、海胆状、一维线、针状聚集体氧化亚铜晶体。研究了不同浓度Cu2+、不同PAM含量及不同温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AM促使氧化亚铜异相成核,氧化亚铜形貌随PAM质量分数的变化而变化:当c(Cu2+)=0.5mol.L-1时,PAM质量分数为3.0%(常温引入体系),产物主要为片状晶体;PAM质量分数为1.0%、3.0%时(高温引入体系),分别获得一维线状、海胆状晶体;当Cu2+浓度为0.1 mol.L-1时,体系中高温引入质量分数3.0%的PAM,得到片层状晶体;当Cu2+浓度为0.3、0.4 mol.L-1时,得到针状聚集体氧化亚铜晶体。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2.
以乙二醇、乙醇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出立方状ITO纳米粉体,研究了反应时间、NaOH浓度对ITO纳米粉体形貌的影响,并讨论了溶剂体积比、NaOH浓度对ITO粉体导电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与乙醇做溶剂,VEGVEtOH=4:1时,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立方状ITO纳米粉体,平均粒径为10.7 nm,且其XRD衍射峰强度比I400/I222最高为0.380;乙二醇与乙醇做溶剂,VEGVEtOH=4:1,且NaOH浓度为0.275 mol·L-1时,粉体电导率最高为46.75 mS·cm-1。  相似文献   
63.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比表面积为175 m2·g-1,孔径在2~4nm范围内的扫帚状CeO2。通过微波辅助乙二醇还原氯铂酸法制备了Pt-CeO2/RGO催化剂,探究扫帚状CeO2的添加对Pt基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的CeO2及催化剂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eO2保持原有扫帚状,Pt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石墨烯载体表面;当mRGOmCeO2=1∶2时,添加了扫帚状CeO2的Pt-CeO2/RGO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最优,电化学活性表面积为102.83 m2·g-1,对乙醇氧化的峰值电流密度为757.17 A·g-1,1 000 s的稳态电流密度为108.17 A·g-1,对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最小,活化能最低。  相似文献   
64.
利用布朗动力学方法研究了ACB三嵌段粒子的分级自组装过程.由第一级组装得到的结构作为第二级组装的初始构型,通过调控体系中补丁B部分的吸引强度和补丁粒子的浓度,研究了第二级组装过程中形成有序结构的影响因素.通过设计组装模型、组装规则和组装路线,得到了蜂巢状网络结构和金刚石状结构.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吸引强度和适当的浓度下,可以得到更多且更规整的蜂巢状结构;较高和较低的吸引强度和浓度都不利于金刚石状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5.
以模拟初级视觉皮层(V1)简单细胞基本属性为基础,构造了能检测视频序列中运动信息的三维时空计算模型,即联合感受野模型(3D CORF).该模型充分利用背侧外侧膝状核(LGNd细胞)与V1之间的映射关系,给出了时空不可分离的LGNd细胞运动信息检测方法,建立了能展现多个LGNd细胞响应联合特性的子集单元,提出了利用空间上几何平均、时间上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特定区域内子集单元的联合响应,从而实现了简单细胞对运动信息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建议的3D CORF模型比现有的时空计算模型(如3D Gabor模型)更能反映真实简单细胞的特性,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6.
邢兰俊  常永勤  邵长景  王琳  龙毅 《物理学报》2016,65(9):97302-09730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预制好电极的玻璃基底上制备出Sn掺杂ZnO薄膜和纯ZnO薄膜. 两种样品典型的形貌为四足状ZnO晶须, 其直径约为150-400 nm, 呈疏松状结构. 气敏测试结果显示Sn掺杂ZnO薄膜具有优良的室温气敏性, 并对乙醇具有良好的气敏选择性, 而纯ZnO薄膜在室温条件下对乙醇和丙酮均没有气敏响应. 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两种样品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 Sn掺杂ZnO样品中没有出现Sn及其氧化物的衍射峰, 其衍射结果与纯ZnO样品对比, 衍射峰向小角度偏移. 光致发光结果表明, Sn掺杂ZnO薄膜与纯ZnO薄膜均出现紫外发光峰和缺陷发光峰, 但是Sn的掺杂使得ZnO的缺陷发光峰明显增强. 将Sn掺杂ZnO样品在空气中退火后, 其室温气敏性消失, 说明Sn掺杂ZnO样品的室温气敏性可能与其缺陷含量高有关. 采用自由电子散射模型解释了Sn掺杂ZnO薄膜的室温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67.
目的为婴幼儿上矢状窦穿刺输液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婴幼儿尸体上观测了前囟和上矢状窦的位置、深度、头皮厚度以及穿刺有关注意事项.结果前囟为正菱形,位于矢状缝前端,前、后角分别距眉间的距离为(5.8±1.8)cm、(9.0±1.4)cm,前囟处从头皮至上矢状窦上壁的厚度为(4.2±1.2)mm;上矢状窦在前囟处偏正中线右侧20例,占68%,偏距为(2.2±0.8)mm,偏中线左侧4例,占12%,偏距为(1.4±0.4)mm、位正中线者6例,占20%;上矢状窦上壁宽为(3.6±0.8)mm,深度为(3.9±0.8)mm.结论上矢状窦具有位置恒定、窦壁不易塌陷、口径大等特点,是婴幼儿穿刺输液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68.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制备出Al2O3/蒙脱土:Eu2+光致发光材料。研究了原料配比、烧结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激活剂Eu2+的含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蒙脱土后,所制备的样品仍保持Al2O3的架状结构,晶格常数发生变化,晶体产生畸变,使得Eu2+更容易进入到晶格中。荧光光谱分析显示,发射光谱是两个宽峰组成,对应于Eu2+的4f65d→4f7(8S7/2)宽带允许跃迁。发光机制分析认为,宽峰结构由Eu0.92[Al1.76Si2.24O8]新相产生,生成的新相增加了Eu2+的取代格位,形成新的发光中心。因此Eu2+不仅取代了Al2O3八面体中Al的格位,而且取代了蒙脱土层间所吸附的阳离子格位,使样品发光强度提高了220%。  相似文献   
69.
毛发状粒子表面的聚合物链是一个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动态体系,其负载的催化剂综合了均相和非均相负载催化剂的优点,为手性催化剂的负载和实用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利用Si O2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制得的功能基,通过表面RAFT聚合,并经过氨基去保护后制得负载脯氨酸的毛发状纳米粒子。通过热重、红外和透射电镜对毛发状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获得的毛发状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直接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  相似文献   
70.
以氯化亚铁和硫代硫酸钠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由FeS2纳米片堆积的FeS2微球. 通过调控铁源与硫源的摩尔比及水热合成时间, 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推测了FeS2的生长机理, 筛选出最优条件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条件下, 材料的首次放电/充电容量可分别达到905和800 mA·h·g -1, 首次库伦效率达到88.4%; 在2000 mA/g的大电流密度条件下, 500次放电/充电循环后依然稳定保持350 mA·h·g -1的可逆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