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力学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2篇
综合类   6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对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 ,评论者多注重从社会、阶级的高度去分析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 ,其实 ,女性自身的缺陷 ,长期自虐的积习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也是阻碍她们自身解放的又一重要因素。它告诉人们 ,卸下历史的重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72.
高职鲁迅作品教学突出鲁迅"立人"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高职校园里,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他们身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发掘鲁迅的"立人"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立人"思想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要突出鲁迅"立人"思想就要求高职教师吃透教材,改进教法,用鲁迅人文精神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情节的浓缩、暂断、跳跃、串连、深化、续延的论述,肯定了鲁迅先生对小说情节时间处理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74.
鲁迅在《申报》符号中发现了统治、知识、革命、孩子等多种主题,鲁迅以《申报》符号扫描中国的场景,侧重叙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打造“中国”的丰富层面与深层内涵,进行一种卓绝的思考与反抗。鲁迅借用《申报》符号构筑了现代中国的两只底座:客观状态的现代中国(报刊显现)和主观状态的现代中国(精神显现)。  相似文献   
75.
鲁迅的文艺观有一个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过程。其发展成熟的文艺本体观,不仅从多方面揭示了文艺的本质、特征和特殊功用,而且体现了一种完整、切实、深刻的特点,具有科学的辩证精神。鲁迅的文艺本体观,不仅对其创作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也是鲁迅留给我国文艺事业一份宝贵的遗产,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6.
本事批评是时间上的历史哲学批评范式,亦是空间中人类本体生存方式。鲁迅本事批评“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断裂,致使鲁迅时间汰变“感旧”,空间侧身“碰壁”,从而铸就了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鲁迅本事批评观念不仅成就了鲁迅生存论的特异诗学,而且还典出了“故事新编”的文本诗学。  相似文献   
77.
<正> 在鲁迅卷帙浩繁的作品中,有数量很少的人物散文。它们既有对前辈师长的思念,如《藤野先生》、《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也有对平侪名流的追忆,如《忆刘半农君》;既有对老友新朋的怀想,如《范爱农》,《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忆韦素园》,也有对平民仆妇的回顾,如《阿长与(山海经>》、《阿金》……这些作品,使人常读常新,爱不释手。这除其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而外,另一重要原因还在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美。这突出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8.
79.
在日本,已经有许多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鲁迅进行过研究。对鲁迅作品的认真阅读和研究,给日本近代的思想、文学的素质带来一片光明。我缺乏充分论述的准备,因此,下面记载的,只是就资料与问题整理为目的的一份笔记。  相似文献   
80.
鲁迅与庞德分别是中国和美国翻译史上伟大的翻译家,他们都曾尝试过“不通顺”的翻译,并且有着同一类型的目的——把译文读者和译者从原来支配他们阅读和写作的文化紧箍中解放出来;通过“不通顺”的翻译来突出源语文本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引入新的表现法。但由于语言发展客观条件的不同,他们二人的同一种翻译策略产生了不尽相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