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晋南通道的开通是铁道部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将部分焦炭煤炭货源引向日照、连云港,同时将日照、连云港的铁矿等货类运进河北、山西等地,这一举措得到了山西省政府和太原铁路局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在实际运营中,运输量不断攀升,造成了天津港焦炭货源的持续分流,直接威胁了天津港焦炭出口的主导地位。为此,笔者在详细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2.
目前,研究山东北朝摩崖刻经的论文,已有一些研究成果。而在书体字体问题研究上存有颇多争议,而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为刻经书体的来源问题,二为刻经书体的归属问题,三为刻经书体与篆书的关系。以上三个方面在刻经书体的研究中突出地表现出来。本文试对上述的争论进行梳理,以期还原摩崖刻经书体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33.
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士大夫阶层群体自觉的历程上,第一次给文学艺术带来一代新风的是曹魏时期的邺下文人集团。沿着建安文人开辟的文学自觉道路,两晋南朝相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文人社团和文学流派。相对而言,其政治热情和社会参与意识明显不如建安、正始时期强烈,但煽扬一代诗风、呼唤新的文学观念,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第一次从纯艺术的角度考察文艺的自身规律,使中古文坛异彩纷呈,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综合研究这一时期文人群体的创作实践,可以得出结论;(1)知识阶层的精神风貌及其变化,往往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发展演变的为直接的动因,(2)文学社团和文学流派能否提出具有开创性,时代性的文学主张,进行较为成功的文学批语,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能否相互吸收,相互尊重,完全发挥艺术个性;(3)官方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权威能否在文学领域发挥良好的作用,取决于它能否越超政治关系,与文人阶层建立起情感基础,以艺术上的“知音”团结他们,充分照顾他们的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1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水战及各项水上军事活动的需要,军用造船业有很大的发展。其时,战船规模庞大,种类齐全,有大中小型各式战船;战船推进技术及战船导航与泊船技术较之前代有所发展;军用造船业由政府管理,南方与北方都有众多的造船基地。  相似文献   
135.
程度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形容询,动词一般不能与程度副词结合使用,只有心理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等少数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是心理动词的一个主要的语法特征。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程度副词修饰心理动词的情况相当复杂。与先秦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修饰心理动词的程度副词在数量上和使用频率上都增加了。  相似文献   
136.
137.
魏晋南北朝史”专栏是《许昌师专学报》的重点栏目,自1985年至2000年已坚持开办60余期,发表学术论160篇,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化诸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栏目将坚持“质量至上、凸显特色”的原则,近期将重点组织发表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化交流、融合及社会生活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8.
本总结了20世纪80-90年代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成果,对主要的论予以要性的介绍,并努力对这一时期有关问题的研究做了技术性的梳理。有望对今后此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