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4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672篇
化学   272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1242篇
综合类   80篇
数学   687篇
物理学   1880篇
综合类   6631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In this paper,wave and vibratory power transmission in a finite L-shaped Mindlin plate with two simply supported opposite edg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wave approach.The dynamic responses,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flow in the finite plate are calculated by the Mindlin plate theory (MPT) and classic plate theory (CPT).To satisfy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continuous conditions at the coupled junction of the finite L-shaped plate,the near-field and far-field waves are entirely contained in the wave approach.The in-plane longitudinal and shear waves are also conside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ibratory power flow based on the MP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based on the CPT not only at high frequencies but also at low and medium frequencies.The influence of the plate thickness on the vibrational power flow is investigated.From the results it is seen that the shear and rotary inertia correction of the MPT can influence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at the junction of the L-shaped plate not only at high frequencies but also at low and medium frequencies.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damping on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flow at the junction are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942.
应用长工作距显微镜对胶体粒子自组装过程中初形核阶段进行了原位观察实验研究, 并结合 三相接触线附近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对绕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流线在短链附近发 生弯曲. 当颗粒靠近短链附近时, 水平流将颗粒推向短链的端部. 绕流将抑制形核过程中局 部的过快生长, 从而保持生长前沿平直.  相似文献   
943.
设计了一种微流道中液体混合的方法, 基于电磁力的作用, 诱导微流道中二次流动 发生, 从而产生Dean涡, 使流道中流体出现往复运动及流体界面的弯曲延伸, 使不 同流体的接触面积大大地增加, 从而提高混合效率. 对3种结构的工况进行了比较. 建立了微流道混合系统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流体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混合效率进行了评价. 进行了验证性的试验研究, 对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44.
平板大攻角绕流升力和阻力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平板或二维对称薄翼型大攻角绕流升力和阻力系数与攻角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一般用数据表格的形式给出。本文根据垂直平板绕流阻力实验数据和对称薄翼型全攻角绕流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平板大攻角绕流总压力及其升力分量和阻力分量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平板总压力系数约等于攻角正弦值的2倍;总压力的阻力分量系数约等于攻角正弦值平方的2倍;升力分量系数约为攻角2倍的正弦值。计算结果与两组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5.
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is cell,PEMEC)阳极流场内的氧气泡运动特性,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分析了多孔输运层(porous transport layer,PTL)表面接触角、液态水流速、氧气产生速率及PTL孔径对氧气泡在流道中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L处理为亲水性有利于气泡脱离,降低表面气体覆盖率,促进液态水到达催化层;高的液态水流速会减小气泡脱离时间及脱离体积,降低PTL表面气体覆盖率及容积含气率,促进气泡从流道中排出;气体生成速率增大会提高流道容积含气率和PTL表面气体覆盖率,不利于电解池的运行;随PTL孔径增大,气泡脱离体积增大,脱离时间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946.
吴坤  刘向军  戴椰凌 《力学学报》2021,53(10):2752-2761
颗粒移动床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 发展实用可靠的颗粒移动床模型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基于颗粒流μ(I)模型, 补充局部颗粒体积分数与颗粒局部压力和局部颗粒流密度的关系式, 将移动床内密集颗粒处理成可压缩拟流体, 建立了颗粒流单相可压缩流μ(I)模型, 并建立了颗粒流?壁面摩擦条件, 在计算中对颗粒流拟黏度和拟压力项进行正则化处理. 采用上述模型与方法对3种典型散料在移动床缩口料仓内的流动进行模拟, 与实验对比, 得到了玻璃珠、刚玉球和粗沙的μ(I)模型参数, 分析了3种不同散料在料仓内的颗粒速度、体积分数等分布特性, 模拟结果较好地揭示了料仓内不同物料的整体流和漏斗流特性; 进而以玻璃珠为例, 对移动床颗粒单管绕流流动进行了模拟, 所得结果合理揭示了管流附近的流动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本文的计算工况, 颗粒体积分数变化最大范围为0.510 ~ 0.461, 绝大部分区域流动惯性数小于0.1, 改进的单相μ(I)模型能合理预测出密集颗粒流移动床内的流动特性, 方法可行且较多相流算法能明显减小计算量.   相似文献   
947.
作者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热效应对复合锂基润滑脂基础脂以及含有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微观结构、润滑性能以及流变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复合锂基润滑脂经120和150 ℃恒温热处理24 h后,对其外观、红外光谱、边界润滑性能、弹流润滑性能和流变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120 ℃热处理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影响较小,但基础脂以及含有抗磨添加剂的润滑脂在经历150 ℃热处理后,增稠剂纤维结构变得更为松散,发生明显断裂、网状结构严重破坏,在150 ℃下含有添加剂的复合锂润滑脂的结构强度和触变性明显变差. 上述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的热效应对润滑脂微观结构破坏更大,更容易造成润滑脂性能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48.
为研究内弹道初始阶段中心点火管燃气在膛内药床中的流动特性和传播规律,设计了可视化点传火实验平台,并进行了膛内假药床的点传火实验。基于加权本质无震荡(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 WENO)格式,构造了膛内轴对称二维内弹道两相流模型,对膛内燃气在假药床中的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可视化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全局压力平均误差为5.35%。表明数值计算准确地描述了燃气流动特性,完整地呈现了点火管燃气在假药床中的发展过程。在点火初始阶段,膛内压力径向效应明显,气相沿径向传播较快,药床药粒基本不会发生运动;随着燃气逐渐在膛内传播,膛内压力呈现径向一致、轴向梯度分布的特征,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气相轴向速度开始占据主导,径向速度在膛底和中部区域减小为零,而固相速度随气相速度变化而变化;气相在到达弹底前,由于固相颗粒的壅塞,会提前出现速度反向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949.
为了探讨火箭不同飞行状态对发动机羽流流场结构及辐射特性的影响,对不同飞行高度、来流马赫数以及实际飞行轨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场的温度分布以及辐射特性的规律.首先利用FLUENT模拟了不同飞行状态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复燃流场,然后分别使用Mie理论和HI-TEMP数据库结合全光谱K分布模型计算了羽流的固相和气相辐射物性参数,最后通过广义源项有限体积法计算了不同飞行状态下固发羽流在波长范围为1.5~5.5 μm下的光谱辐射强度.结果 表明:在来流马赫数相同时,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羽流辐射强度也随之增加;而在同一飞行高度下,来流马赫数增加时,羽流辐射强度会随之减小;在模拟火箭的实际飞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羽流辐射强度随之减小,达到一定飞行高度后,羽流复燃效应不明显,羽流辐射强度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