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6篇
力学   4篇
数学   299篇
物理学   38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京燕山题目:有一种叫四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相似文献   
32.
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常见而又极其重要的函数类型,历来是高考数学题中常常涉及的知识点.并考查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等重要知识点.近年来又以更新的题目类型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更应注意到关注二次函数题类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拜读了王先进老师的文章《例谈选择题的命制》,不禁有感而发: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除了知识点的覆盖,题目的坡度、难度以及题目的处置等之外,题目的来源和新颖也是命题者必须考虑的因素.直接搬用现有的题目,在一定的情况下会有损试卷的信用度,公平公正就打折扣.如何组织题目,这就涉及到对题目的技术处理.本文试以案例的形式,浅谈解答题命制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4.
高中数学里,向量是近几年新增加的内容,由于其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特征。已经成为数形结合的完美典范.向量中的一些题目设计巧妙。内容丰富,是我们训练思维的好材料.本文对一道重要的向量试题给予多角度证明,并指出近两年来活跃在各种资料里的几道典型的变式题,以期对大家学习向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5.
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预设好的教学流程常因为学生的思维"不听话"而被打乱.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一个平静的心态,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修正和反思,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多么鲜活、多么可贵!也许这节课你没有能完成计划中的教学任务,但你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发现.以下案例是教学中的一个意外的发现,请广大同行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6.
纵观高考立体几何解答题,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这对高三的立体几何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04年一道立体几何高考题的研究,提出高三立体几何复习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7.
张英伯 《数学通报》2008,47(1):8-10
1 引子 很高兴来到澳门,与澳门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师们见面.黄博士拟定的题目——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学数学教育太大,我有些不敢讲.另一方面,我是个数学老师,没读过太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也不大敢在诸位数学教育家面前班门弄斧,所以,就决定给同学们讲几件事,介绍一个人.  相似文献   
38.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综合题目经常见,但根据平面内有一点满足一定的平面向量的条件式,判断该点是三角形的什么“心”的问题不太多.但也不能忽视.下面举例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正>文[1]中有一道关于"得票高低"的初二竞赛试题(简称题[1]),其题目与解答如下:题目学生会选举有四个候选人A,B,C,D,已知D得票比B得票多,A、B得票之和超过C、D得票之和,A、C得票之和与B、D得票之和相等,则四人得票数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是().(A)A,D,C,B(B)D,B,A,C(C)D,A,B,C(D)A,D,B,C答:(D).解用圆形图表示,因A,C得票之和与B,D得票之和相等,作一直径分圆为两半,上部分B,D;下部为A,C;已知D得票比B得票多,画得扇形D大于扇形B;由A,B得票之和超过C,D得  相似文献   
40.
一题五解     
张文刚 《中学生数学》2014,(2):21-21,20
题目已知a,b为非负数,M=a4+b4,a+b=1,求M的最值.这是2006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的题目.它有两个特征:(1)题目结构精巧,形式简洁清晰,立意新颖;(2)解题入口宽,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从解题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