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9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28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09篇 |
晶体学 | 3篇 |
力学 | 47篇 |
综合类 | 19篇 |
数学 | 24篇 |
物理学 | 235篇 |
综合类 | 12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FCC硫转移剂MgAlCuFe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能:金属盐前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硝酸盐、盐酸盐和硫酸盐为金属盐前体,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MgAlCuFe类水滑石前驱体,经过700℃焙烧6h后,制得三种新型FCC硫转移剂.运用X射线衍射、热重、氮气吸附和红外光谱对这三种硫转移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改装的WRP-3热重天平评价了其氧化吸硫和还原脱硫的性能.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盐均可得到结构规整的类水滑石前驱体,经过焙烧后得到复合氧化物MgAlCuFe.与采用盐酸盐和硫酸盐作前体相比,由硝酸盐制得的硫转移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饱和吸附硫容和氧化吸硫速率均较高,6min可达到1.54g/g的饱和吸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还原脱硫能力. 相似文献
62.
63.
界面缓蚀剂的吸附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阳极脱附电位可作为评价缓蚀剂吸附稳定性的一个经验参数:缓蚀剂吸脱附诱导的电化学振荡是缓蚀体系的一种特殊失稳状态,即缓蚀剂吸附过程与电极反应中间吸附态产物耦合的结果;卤素离子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某些有机缓蚀剂的吸附复盖度,而且可以增强其吸附稳定性;微分极化曲线是研究吸附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根据一氧化氮(NO)气体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吸附和脱附的实验结果, 揭示了气体脱附量的变化规律. 利用MOPAC 和GAUSSIAN分子轨道理论计算了在TiO2(110)表面上吸附NO分子的原子簇模型, 电荷分布以及原子簇的能级, 推断了NO在TiO2(110)表面吸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环戊烷和环己烷在silicalite-1分子筛上的热脱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智能质量分析仪(IGA)及TG/DTG法研究了环戊烷和环己烷在硅沸石silicalite-1上的热脱附行为。当环戊烷在silicalite-1上吸附量小于4 m/uc时,TG/DTG曲线表明环戊烷在silicalite-1上存在一个脱附过程。吸附量大于4 m/uc,TG曲线显示热脱附过程明显分为两个阶段,DTG曲线中出现两个明显的脱附峰,彼此分离。环己烷在silicalite-1上只存在一种脱附过程,DTG曲线只出现一个脱附峰。从环戊烷和环己烷的热脱附曲线中也可看出,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脱附峰温逐渐向高温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66.
利用柱切换液相色谱,建立了参附注射液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6种乌头碱类生物碱,以及Rg1、Re、Rf、Rb1、Rc、Ro、Rb2、Rb3、Rd 9种人参皂苷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强阳离子交换的在线固相小柱选择性富集和净化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优化了色谱条件;并采用EC-C18柱作为人参皂苷的分析柱,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结合柱切换方式,去除了样品中辅料等大极性基质成分对色谱柱的污染,实现了生物碱分析和人参皂苷分析的自动切换。结果显示,样品中的生物碱和人参皂苷分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连续进样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 2.0%,重复性的RSD < 2.0%;其中6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5.1%~98.6%,检出限为4.0~8.2 ng/mL;9种人参皂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1.7%~104%。所构建的基于柱切换液相色谱技术的在线固相萃取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样品中的基质干扰,快速完成参附注射液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9种人参皂苷的快速定量,同时也可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进行限量检测,可应用于药物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7.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碳酸镧吸附前后溶液中的DNA含量,并计算了DNA的吸附率.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吸附DNA前后固相的变化.结果表明,碳酸镧对DNA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且该过程对碳酸镧晶型未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对吸附条件的考察,发现DNA的吸附率随pH值升高而降低.最后通过磷酸二氢钾作为洗脱液将吸附的DNA回收,洗脱液中镧离子含量低于0.1×10~(-6)mol/L,对DNA的后期使用无污染. 相似文献
68.
69.
建立了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GC-MS)综合筛查工业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对两种型号的固相吸附管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使用Tenax SS TD Tubes吸附管。气体样品以恒定流速通过吸附管,富集分析物,经热脱附后,用GC-MS进行检测,目标化合物以内标法定量,非目标化合物的含量以甲苯的响应系数计算。方法检出限为1.06~5.44 ng,以采样体积300 mL计算,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4~0.018 mg/m~3。吸附管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8.4%~89.4%,相对标准偏差为3.9%~14.4%(n=7)。应用该方法对大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废气进行VOCs目标及非目标化合物综合筛查,共检出29种VOCs,其中仅5种VOCs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化合物,另外24种为非目标化合物,5种目标化合物含量仅占所有检出物总量的26.7%。证明了工业源废气VOCs分析中非目标化合物筛查的重要性,该研究思路对完整测定工业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