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力学 | 2篇 |
数学 | 1篇 |
物理学 | 3篇 |
综合类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国内铁路铁鞋应用的实际问题,结合ZigBee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应用ZigBee技术的新一代智能防滑铁鞋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管理系统的业务框架,通过对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了该智能铁鞋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2.
煤矿下山皮带在拉炭时,由于下山角度大、皮带本身惯性等影响,出现皮带下滑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经过研究设计SJ-800型带式输送机皮带防滑系统,实现了停机刹闸,开机松闸的自动控制,其有效的防止了皮带下滑,不仅增大了安全,而且保障了设备正常运转。该设计成本低,实用性强、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提高效率,给正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其他矿井在大俯角下山皮带防滑的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3.
44.
为获得某款防滑差速器壳体在实际工况中的具体力学特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对某四驱汽车防滑差速器壳体进行设计分析。首先,在Abaqus软件中建立防滑差速器壳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接着,利用Romax软件进行防滑差速器壳体在两种极限工况下的轴承受力分析,同时设立更为精确的边界条件和载荷,从而进行应力、应变和疲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防滑差速器壳体在极限工况下位移量较大,需要进行优化设计。结合静力学分析结果,以壳体加强筋的长度和厚度为优化变量,对防滑差速器壳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前后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壳体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均显著降低,符合设计要求。采用软件仿真进行轴承受力分析有效地避免了繁琐的理论计算,同时使得分析方法更加简单,分析结果更贴合实际。另外,有限元分析方法也大幅缩短了防滑差速器壳体的研发周期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45.
江英杰;张合吉;陶功权;温泽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12):3007-3014
结合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考虑制动缸压力非线性特性的高速车辆制动防滑控制模型,研究制动过程中防滑参数对车轮磨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黏着条件下紧急制动,减速度法与蠕滑率法共同防滑时,车轮磨耗会随着速度的较小逐渐增大,随着蠕滑率阈值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并且磨耗不变时所对应的蠕滑率阈值随着速度的减小而增大。建议在车轮磨耗保持不变后蠕滑率阈值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6.
陈人哲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
本文讨论纱线绕在圆锥面上时的平衡防滑条件,给出其简单表达形式如文中式(6)所示,然后举了7个例子来说明该式在各种情况下的具体应用.其中最后一例导出了具有均匀防滑程度的理想曲线方程.在该曲线上的所有各点都具有同一均匀程度的防滑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
48.
为提高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上的加速性能,设计了基于节气门干预与制动干预联合控制的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建立了防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控制器模型,并进行了低附着路面和对开路面工况的仿真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通过控制节气门和对滑转驱动轮进行制动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汽车在低附着路面上加速时驱动轮过度滑转,大大提高了汽车在单一低附着路面和对开路面上的加速性能,验证了ASR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为开发实际控制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的纵横向稳定性,将汽车的横摆控制和防滑控制相结合,采用分层控制架构搭建纵向和横向稳定性联合控制模型.上层为力矩决策层.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构建车辆纵向车速跟踪控制器;基于模糊P ID控制算法搭建驱动防滑控制器,采用前馈加反馈的控制方法决策出驱动防滑力矩;基于二阶滑模控制算法建立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器,设计附加横摆力矩加权模块控制汽车的横摆特性.下层为力矩分配层.采用优化分配算法将上层决策出的总纵向力矩、驱动防滑力矩和直接横摆力矩合理地分配到4个车轮上.通过加速和转向联合仿真工况验证设计的纵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轮最大滑转率为0.17,横摆角速度最大偏差值为0.01 rad/s,质心侧偏角最大偏差值为0.011 rad,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变结构控制方法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主动安全控制技术,通过对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研究,将其应用于驱动防滑控制中,通过对其进行仿真计算,定性描述了其特性,为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动力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