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1篇
化学   197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8篇
综合类   10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31.
Fermentation of the pentose sugar xylose to produce ethanol using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would make bioethanol production economically more competitive. Saccharomyce cerevisise, an efficient ethanol producer, cannot utilize xylose because it lacks the ability to convert xylose to its isomer xylulose. In this study, XYLA gene encoding xylose isomerase (XI) from 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MB4T and XKS1 gene encoding xylulokinase (XK) from Pichia stipitis were cloned and functionally coexpressed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F-326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xylose-utilizing strain. The resulting strain S. cerevisiae EF 1014 not only grew on xylose as sole carbon source, but also produced ethanol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Fermentations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 xylose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ighest ethanol productivity was 0.11 g/g xylose when xylose concentration was provided at 50 g/L. Under this condition, 28.4% of xylose was consumed and 1.54 g/L xylitol was formed. An increasing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from 30℃ to 37℃ did not improve ethanol yield.  相似文献   
132.
桉木抽出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及结构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化学分析和光谱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树种和树龄桉木抽出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及结构类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桉木出物主要集中于心材;树龄越大,抽出物越多;幼龄材的抽出物较少,适宜于制浆造纸桉木的颜色主要是由多酚类化合物引起的。存放过久的桉木中的抽出物大变成黄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丙酮,只溶于稀碱或亚硫酸钠。在制浆前采用稀碱或亚硫酸钠预处理桉木是必要的。桉木多酚类化合物以水单宁为主,属鞣花酚类  相似文献   
133.
134.
内嵌多块钢板销式木连接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调加载方法对11个内嵌钢板单销木连接试件进行顺纹受压试验,研究内嵌钢板销式连接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以及钢板数目、钢板间木材厚度与钢板外边缘木材厚度之比和钢销直径对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钢销直径相同的条件下,连接节点的承载力随钢板数目和钢板间木材厚度与钢板外边缘木材厚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大.基于欧洲屈服理论并根据叠加原理推导了内嵌多块钢板单销连接节点顺纹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5.
建立同时测定槐角中4种黄酮苷元组分(槲皮素、染料木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分离柱Hypersil BDS C18(25 cm×4.6 mm ID,5μm);主泵压力9 MPa;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8∶52∶0.3);流速0.8 mL.min-1;检测器为VWD紫外检测仪,波长254 nm,灵敏度0.04AU;柱温45℃.槲皮素在0.029~0.285μg、染料木素在0.030~0.300μg、山奈素在0.031~0.305μg、异鼠李素在0.024~0.240μg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7、0.999 5、0.999 8、0.999 8.4种组分平均回收率为98.9%、99.2%、98.3%、98.8%,RSD分别为0.62%、0.86%、1.28%、0.82%(n=9).结果显示,该方法同时测定4种有效成分,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6.
新型竹—木—GFRP夹层梁的受弯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竹—木—GFRP夹层梁的受弯性能,设计以泡桐木作为芯材,竹、GFRP作为面层的夹层梁试件,对夹层梁试件进行了等芯材厚度和等梁高两组四点弯静载试验,得出各试件的破坏现象、破坏荷载并绘制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竹材部分替代GFRP作为面层的一部分,可降低成本,防止加载点处局部破坏;设置泡桐木纤维沿梁长度方向有利于提高夹层梁的受弯性能;芯材厚度不变的情况下,竹材加固夹层梁有极高的性价比,而使用GFRP面层则能显著提高夹层梁的弯曲刚度;梁高不变的情况下,夹层梁的弯曲刚度、极限荷载分别随竹材与GFRP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竹—木—GFRP夹层梁跨中截面应变分布基本满足平截面假定。换算截面法可作为竹—木—GFRP夹层梁应力计算依据,使用考虑剪切变形的铁木辛柯梁理论计算竹—木—GFRP夹层梁的跨中挠度有着不错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7.
研究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六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牛蒡子苷元、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二十六烷酸、亚油酸乙酯、十八烷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138.
杨曦亮  任梦瑶  刘倩  汪超  王强 《广西科学》2021,28(5):440-450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类群,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目(Moniliales)木霉属(Trichoderma sp.)。海洋中的木霉属真菌因其高盐、高压和缺氧的特殊环境,能够产生更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木霉属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聚酮、肽类、萜类以及其他类型,这些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菌、酶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近十年来海洋来源木霉属真菌中分离的新次生代谢产物,并对这些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9.
近几年东阳木雕文化产业在经济效应与规模效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东阳木雕文化产业整体上还存在数量庞大而实力不强,行业准入门槛低,规范标准欠缺,产品以次充好,实行"价格战"等不足。文章结合颠覆性创新理论,在注重细分市场按市场所需细分产品,注重家具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注重品牌建设从而凸显品牌溢价力等方面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路径,并进一步从政府职能、校企合作、人才培育与引进、大品牌培育、品牌效应等方面提升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0.
研究香港瓜馥木Fissistigma uonicum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活性。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香港瓜馥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同时采用MTT比色法筛选对两种不同肿瘤细胞(HepG-2,SGC-7901)的有效抑制浓度。从香港瓜馥木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鹅掌楸碱,(2)氧代克列班宁,(3)subsessilina,(4)芒籽香碱,(5)7-oxodehydrocaaverine,(6)O-methylmoscatoline,(7)观音莲明碱,(8)4,5-dioxodehydroa-similobing,(9)降赛法拉二酮B,(10)aristololactam AIIIa,(11)goniokpedaline,(12)穆坪马兜铃酰胺,(13)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4)对羟基桂皮酰酪胺,(15)Gusanlung C,(16)5,6,7,8-tetramethoxyflavone,(17)(+)-丁香脂素。化合物芒籽香碱,goniokpedaline,对羟基桂皮酰酪胺是从瓜馥木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结果表明生物碱氧代克列班宁、O-methylmoscatoline、aristololactam BIIIa、对羟基桂皮酰酪胺对HepG-2显现了很好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O-methylmoscatoline、观音莲明碱、aristololactam AIIIa对SGC-7901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