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9篇
  免费   1504篇
  国内免费   3213篇
化学   4568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152篇
综合类   103篇
数学   115篇
物理学   4162篇
综合类   530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762篇
  2007年   773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522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PEG (Polyethylene Glycol)-grafted nano-titania has been obtained in a one-step procedure using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as the coupling agent and dibutyltin dilaurate as the catalyst in toluene at 80℃ and characterized qualitatively by FTIR and quantitatively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 comparison of nano-titania with two other commonly used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nano-silica and nano-alumina, is made, revealing that reactivity order is nano- silica 〉 nano-alumina 〉 nano-titania in view of PEG grafting. Possible mechanism of PEG grafting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2.
(甲基)丙烯酸酯的基团转移聚合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正> 基团转移聚合方法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本文来用丙二酸二乙酯的硅烯醇醚类引发剂3-乙氧基-3-三甲基硅氧基丙烯酸乙酯 (CH_3CH_2O_2CCH=C(OCH_2CH_3)OSiMe_3)和亲核型催化剂四乙基二氯化氢氨((CH_3CH_2)_4NHF_2)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甲酯(MA)的基因转移聚合。得到了近  相似文献   
83.
本工作对N-苯基-N'-乙基呱嗪作为酮/胺光引发体系中组分之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特殊的胺类化合物虽包括二甲基苯胺和三乙胺两个部分,但它和酮类相组合形成的光引发体系只有较低的尤引发速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加入酸类化合物使其中一个胺发生季胺盐化,用以改进光引发效率来进一步证实文中所讨论的机制。  相似文献   
84.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 ,采用固液联合致孔方式 ,通过一步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双孔高分子球形载体 .经化学修饰后 ,得到含二乙胺羟丙基的阴离子交换剂 (介质A) .优化了制备条件 .并与用相同方法制备的但仅含有机溶剂致孔剂的介质B进行了比较 .介质A和B均具有较高的静态吸附容量和机械强度 .由于介质A内含有流动相可以对流通过的大孔 ,因此其动态吸附容量远高于介质B ,并且在较高的流速下表现出较好的色谱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85.
设计并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ATRP)合成了核壳型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以 2 溴异丁基酰溴封端的超支化聚 (3 乙基 3 羟甲基氧杂环丁烷 ) (HP Br)作为大分子引发剂 ,采用Cu(I)Br和N ,N ,N′ ,N′ ,N″ 五甲基二乙基三胺 (PMDETA)催化体系 ,在丁酮与丙醇的混和溶液中 ,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ATRP溶液聚合 ,得到了一系列含有大量羟基的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HP g PHEMA) ,并考察了其羟基的活性 ,发现羟基还可以与苯甲酰氯发生反应 .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用1 H NMR、FTIR、GPC、TGA、DSC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  相似文献   
86.
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 (HMMM) 多元醇 丙烯酸酯 酸催化剂混杂聚合体系在高温下同时进行缩聚和自由基聚合并表现出协同效应 .体系中的活泼亚甲基在HMMM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成过氧化氢物 ;过氧化氢物在酸催化下分解成自由基进而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体系中存在固化加速的协同效应 ;同时体系中还存在热互补效应 ,丙烯酸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放出的热可以传递给缩聚反应 ,满足缩聚反应吸热的要求 .混杂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合金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溶剂性能 ,这是由于在混杂聚合过程中形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结构 .使用潜酸催化剂作为酸的来源 ,可以提高体系的储存稳定性 ;交联 引发剂的使用可以拓宽它的使用范围 ;对超枝化聚合物在混杂体系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聚合黄素修饰电极的制备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福 《分析化学》1998,26(9):1156-1156
1引言黄素是生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重要辅基。黄素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有吸附法和化学键合法。用本文研究的电化学聚合法制得的黄素修饰电极,活性中心浓度大,稳定性好,可催化还原型辅酶I(NADH)的氧化,使其氧化过电位降低~200mV。可用于NADH的选择性测定。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BAS100A电分析仪(美国BAS公司)。黄素由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提供。H2SO4、NaCIO4、K2HPO4及NaH2PO4均为分析纯,乙腈、N,N-二甲基甲酸胺(DMF)为化学纯。水为去离子水。2.2实…  相似文献   
88.
新型感可见光的光引发体系乙基曙红碘Weng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并研究了新型感可见光的光引发体系乙基曙红碘Weng盐,结果表明,该引发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敏引发效率受其结构,介质性质和浓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由乙基曙红阴离子向二苯基碘Weng阳离子的电子转移反应,产且具有引发活性的苯自由基和非活性的乙基曙红自由基。  相似文献   
89.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N-methacryl-N'-methyl-opiperazine onto segmented polye-therurethane (SPEU) film by Go60-r-preirradiation has been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grafting time varies with structure of different chain extenders. The grafted substrated become opaque, the contact angle drops down and from SEM photographs with salient micrograph showing grafts of macrochain on the surface of SPEU film.  相似文献   
90.
A new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IP) procedure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synthesize polypiperazine-amide thin-film membrane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PPESK) hollow fiber ultrafiltration (UF) membrane.A hollow fiber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good performance was prepared and studied b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