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2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41篇
综合类   3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崔岫 《科学世界》2003,(11):11-13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世界为之喝彩。与美国和俄罗斯的飞船相比,中国的飞船有哪些特点?这次发射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2.
33.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战争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以来,武器装备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改进,战场也随之不断延拓:从陆地、水面、空中扩展到地下、水中及太空,从人们的视野范围扩展为国际、洲际乃至宇宙间的超视距作战。为了赢得高技术战争的胜利,世界各国还在微观粒子领域这一特殊的战场展开激烈的竞争。战场之所以能如此不断延拓,无一不记载着物理学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34.
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内人-机界面的工效学评价是决定能否进行载人空间飞行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人-机界面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评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舱内人-机界面工效学评价各参数进行随机模糊分析,据此建立工效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应用该方法更能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35.
庞之浩 《科学世界》2006,(12):68-77
谈到航天,就离不开火箭,可以说火箭是航天器的“腿”。尤其是运载火箭,除了要求具有足够大的推力之外。还要做到“需要打到哪里就能打到哪里”,因此,运载火箭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中国的运载火箭研制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起步.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截止到2006年9月,“长征”火箭共进行了91次发射.并取得了连续49次发射成功的骄人战绩,包括两次发射载人飞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6.
导管架平台是海洋油气开发中常使用的平台,但其所处的海洋环境使导管架经常受到流体冲蚀、海水腐蚀等,因此需要定期检查维护。为了缩短ROV(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的行走路程,减少检测维护费用,提高路径规划的智能程度,以惠州油田某型导管架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ROV 对导管架进行单面和整体检测两种检测情况,结合图论和组合优化等理论进行了路径规划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导管架全遍历的最优路线,所提出的路径规划方法和仿真结果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2003年2月1日,人类航天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失事,飞机解体,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38.
低温氦透平膨胀机的热力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航天领域某重点项目的研制任务,设计了一台氦气体轴承低温透平膨胀机,并对其热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种考虑膨胀机整体热力性能及机械性能的透平膨胀机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法。解决了透平膨胀机使用不同工质时相似准则的选取方法,进而在自行开发的较为完善的透平膨胀机一元流动性能预测程序的基础上,获得了模化时所应遵循的相似准则数。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实现了透平膨胀机的性能转换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氦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的绝热效率大于71%;在出口温度为12.8K时,膨胀机效率已达到75%;膨胀机的最大制冷量接近2kW。  相似文献   
39.
闭式循环柴油机中CO2的吸收与吸收剂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气中CO2的脱除是水下内燃动力装置的技术关键。基于闭式循环柴油机工作过程模拟计算的结果,阐明了进气中CO2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提高CO2脱除率的必要性;同时着重论述了适用水下闭式循环柴油机的CO2气体的吸收方法及吸收剂的再生问题,以期为吸收剂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王永志 《科技潮》2006,(2):38-41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整个太阳系。”这是现代航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911年8月12日在给他的朋友沃罗比耶夫的一封信中所写的一段话。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人类征服宇宙的先驱思想家和理论家之一。他的多级液体燃料“火箭列车”的设计思想和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奠定了人类进行太空飞行的基础。尽管他没有做过火箭的具体试验,但是他这个科学的论断和浪漫的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推动着人类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