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267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物理学   12篇
综合类   3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研究了利用N-乙酰-L-谷氨酸为拆分试剂,成功的对氯化3-氰-2-羟丙基三甲胺进行光学拆分,一次拆分光学纯度为92%,产率为37%;二次拆分光学纯度达95%,产率为29.1%。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Nω-硝基-L-精氨酸(L-NNA)和谷氨酸单氨钠(MSG)后高血压大鼠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脑卒中发生的情况.方法:每日给SD大鼠腹腔注射L-NNA和MSG,于7、30和70d测心率、血压,观察脑卒中情况.结果:(1)高血压对照组心率30、70 d较正常对照组增快(P<0.05);注射L-NNA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快,但仅在30、70 d高于高血压对照组(P<0.05);注射MSG组心率30、70d较高血压对照组和注射L-NNA组减慢,但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2)高血压对照组各时期的血压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注射L-NNA组的血压在7 d较高血压对照组升高不明显,但30、70 d增高显著(P<0.05);注射MSG组的血压较高血压对照组和注射L-NNA组明显下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3)高血压对照组在70 d均出现程度不等的脑卒中症状,有20%由于脑卒中死亡.注射L-NNA组从30 d开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脑卒中症状,有33%由于脑卒中死亡.注射MSG组在实验的全程中均未出现脑卒中症状.结论:NO生成减少不仅影响大鼠心率,还参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并可能与高血压晚期发生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74.
从豹皮菌新鲜子实体的醇提取物中,经离子交换,高效液相及制备层层析得到 1个小分子肽类化合物,经光谱鉴定该化合物是由β-羟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三肽,是首次从该菌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75.
溶氧对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谷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控制0、5%、30%3种溶氧水平进行谷氨酸分批发酵,考察了3种溶氧水平下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的代谢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溶氧降低,发酵液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的含量降低,三羧酸(TCA)循环还原臂途径中的有机酸含量增加,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也有所增加,在溶氧为0时,乳酸和乙酸大量积累。通过分析不同溶氧水平下的相关酶活和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现随着溶氧降低,谷氨酸脱氢酶酶活降低,乳酸脱氢酶酶活升高,胞内氧化还原电势升高,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氧限制条件下发酵的代谢流流向TCA循环的还原臂途径和乳酸合成途径,导致谷氨酸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6.
以聚L-谷氨酸苄酯(PBLG)为原料, 通过溶剂浇铸与粒子沥滤法分别构建PBLG单层致密和PBLG单层多孔膜, 利用乙醇胺对薄膜表面改性, 构筑双层引导骨再生膜. 研究了不同胺解改性时间对PBLG-s-PHEG双层膜亲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PBLG分子量的增大, 薄膜的力学性能增强而降解速率减缓. 延长胺解改性时间可提高薄膜亲水性和体内外降解速率. 细胞实验结果表明, 双层薄膜的致密结构能够有效阻隔成纤维细胞的侵入, 多孔结构能够支持细胞贴壁黏附和铺展. 体外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表面改性的PBLG基材料可用于体内骨缺损修复. 本文所构建的双层引导骨再生膜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与组织具有一定的贴合性, 同时可有效阻碍成纤维细胞侵入,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热力学的影响,并应用常用的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L-谷氨酸的加入增大了L-苯丙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考察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晶型转化过程的影响,L-谷氨酸的加入可抑制其晶型转化。同时,应用Langmuir模型对晶型转化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良好,可用于相关数据预测。  相似文献   
78.
总结γ-氨基丁酸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作用,分析其产生机制,阐述谷氨酸脱羧酶的分子结构、酶促反应过程等酶学特性,对γ-氨基丁酸制备工艺技术和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其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对γ-氨基丁酸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9.
以正交试验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原料配比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ium)ZL9601菌株产赖氨酸的影响,通过摇瓶培养初步确定了以糖蜜为主要发酵原料生产赖氨酸的培养基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糖蜜20%,豆饼水解液1.0%,玉米浆0.6%,在一定发酵条件下(pH7.0,温度30℃)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平均产酸为6.1%。  相似文献   
80.
为进一步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根据其好氧环境下可发酵生产氨基酸,厌氧条件下可积累有机酸的特性,建立了好氧、厌氧两阶段生产氨基酸及有机酸的串联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在好氧条件下谷氨酸棒杆菌以80 g/L葡萄糖为碳源生产L-鸟氨酸15 g/L,糖酸转化率为18.75%;好氧发酵结束后收集菌体转入厌氧发酵工艺,以40 g/L葡萄糖为碳源,发酵液中积累乳酸19.58 g/L、乙酸1.34 g/L、丁二酸18.37 g/L,综合糖酸转化率达到98.88%。整个串联发酵工艺的实现,有效地利用了生物质资源、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小了环境污染,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后续利用代谢工程进一步改造谷氨酸棒杆菌,并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氨基酸、有机酸联合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