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7篇
  免费   1001篇
  国内免费   524篇
化学   140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504篇
综合类   89篇
数学   327篇
物理学   1937篇
综合类   13887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554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899篇
  2011年   1059篇
  2010年   948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1288篇
  2007年   996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722篇
  2004年   672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to simulate the railway traffic at station. Based on NaSch model, the proposed station model is composed of the main track and the siding track. Two different schemes for trains passing through station are considered. One is the scheme of "pass by the main track, start and stop by the siding track". The other is the scheme of "two tracks play the same role". We simulate the train movement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nalyze the traffic flow at st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simulations of railway traffic. Some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of railway traffic flow can be reproduced. Moreover, the simulation values of the minimum headway are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s. This result demonstrates the depend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72.
基于Vega的红外仿真的优化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三维实时视景仿真软件Vega的红外模块研究了自建模型的红外效应。介绍了红外仿真原理,给出了详细的红外仿真流程,并详细分析了仿真结果。根据项目对仿真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优化仿真过程的方法。结合Vega的底层映射机理提出更为精确的长波波段下的辐射量灰度映射关系,同时通过TMM的纹理材质映射关系改进,得到更为符合实际的材质反射率计算公式,并为仿真系统重建了传感器模型,使得仿真模型的辐射量偏差缩小为1.145%~3.358%。此外,初步探讨了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和确认技术(VV&;A),并对仿真过程做了全生命周期的可信性评估,为进一步研究仿真系统的可信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3.
本文阐述了基本粒子群优化方法及其改进,选用测试函数对该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寻优性能作了对比;并利用Comsol软件对单螺线管超导储能磁体进行了电磁计算,阐述了磁场垂直分量最大值的位置及高温超导磁体的磁场垂直分量对临界电流的影响;最后将各种优化方法应用于高温超导磁体的设计中。经联合仿真优化,高温超导磁体减小了体积,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节约了材料用量,并减小了制冷时所消耗的电源功率。  相似文献   
74.
75.
采用Potts模型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晶粒棱长、尺寸与拓扑学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晶粒棱长与晶粒面数之间呈线性统计关系,并且平均N面体晶粒模型和Poisson-Voronoi组织均支持该结论.不同时刻的晶粒长大仿真数据表明,在准稳态晶粒长大阶段晶粒棱长的分布具有自相似性.个体晶粒的平均棱长随晶粒面数(或晶粒尺寸)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这说明一些理论模型中采用的“不同面数的晶粒平均棱长均相等”的假设具有局限性.仿真数据和纯铁实验数据均表明,晶粒尺寸与晶粒面数之间的统计关系表现为一条单调递增的凸曲线. 关键词: 晶粒棱长 晶粒尺寸 拓扑学 Monte Carlo仿真  相似文献   
76.
新型光弹调制干涉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单个光弹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干涉具受到材料本身热、力学的限制,产生的最大光程差小,而多个PEM串联又难以控制,且多个PEM界面的多次反射将使光能大量损失等缺点,提出一种在单PEM上贴全反射膜经过多次反射有效提高最大光程的方法。理论推导分析了不同反射情况对光程差的影响,并得到任意角任意位置入射经多次反射后产生最大光程差的公式与光谱反演公式,且通过COMSOL、MATLAB、ZEMAX仿真和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实验选用的弹光晶体为硒化锌(ZeSe),压电晶体为石英,结果显示实验与理论的相对误差为0.21%,为该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7.
黄晨  汪文明  张义超  岳玮 《应用声学》2017,25(7):257-259
目前国家不断推进的国产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建设,其核心国产计算机系统由于技术成熟度低、市场推广晚等原因,暴露出可靠性低、稳定性差的问题,直接导致系统功能无法成功应用。围绕国产化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冗余架构开展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架构的软硬件设计,以及高速缓存一致性架构、高速互联总线和三状态转换机制方法的应用,基于国产CPU 并行冗余计算机系统,可以有效消除备份计算机系统进行当班切换时,存在的切换时间延时和切换过程数据丢失的问题。通过试验验证,该系统可以完成计算机系统中CPU处理器和功能桥片故障模式的容错处理,并保障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有效提高设备中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以"空间光通信创新实验"课程为例,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教学团队通过对《空间光通信创新设计》和《光学天线设计》教材的立体化、教学力量的多元化组合以及研究驱动型实践教学,着力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9.
Pound-Drever-Hall(PDH)稳频方法涉及光学和电学2个部分,综合仿真较为困难。针对该问题,设计了PDH的电路部分。根据器件的工作原理,采用电路模型搭建光学元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器件的单独仿真和开环PDH光、电综合仿真,仿真使用长度为15 cm,腔镜反射率为0.97的Fabry-Pérot腔(F-P腔),并采用20 MHz的调制频率。仿真结果表明:器件模型搭建合理;激光器在无频率漂移时,系统输出较小幅度的零漂移信号;在频率漂移为5 MHz,10 MHz,15 MHz时,系统输出较为理想的误差信号。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0.
为了在介质壁加速器中增大轴向加速电场, 提高加速梯度的同时抑制径向电场对束包络的扩张, 提出了在每个加速电极上添加金属栅网结构。采用基于粒子云网格方法的电磁粒子模拟软件对不加栅网与添加栅网的电极结构进行了数值仿真, 分析了不同结构下加速管道中的电场分布和束包络变化。通过实验对比了两种不同结构下经过相同的加速长度获得的粒子能量。结果表明:添加金属栅网结构相对于不加栅网的金属小孔式结构, 轴向加速电场强度提高20%, 同时径向电场得到有效抑制;栅网结构下, 被加速的粒子束在自由漂移空间中的径向发散基本得到抑制;在相同的加速长度下加速H3+粒子, 栅网结构得到的能量增益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