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3篇
综合类   33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除语言文字外,身势语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是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992.
<正>舆论是什么?舆论是大众心态的言语反应。大众的心态是什么?大众心态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情感模式。可以说,当面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  相似文献   
993.
在高校口译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与口译教学内容不贴合、各自为政是课程思政融入口译课堂的最大障碍。借助跨文化交际理念ICC模型框架,让跨文化交际策略和国内思政元素渗透课堂,建立与专业知识相匹配的体系化叙事框架及内容元素,转变点对点式的口译课程“滴灌式”思政教学为线性的“喷灌式”授课,实现思政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是跨文化交际框架下高校口译课程思政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94.
翻译已越来越多地被看成是人类行为的一种过程,一种形式.翻译研究逐步意识到对这一认知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式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该交际模式下所包含的认知语境、信息意图、交际意图、最佳关联等内容都对翻译产生了影响,并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的选定、翻译批判原则的界定等经常被论述的命题.  相似文献   
995.
《大学核心英语·读写教程》强调“读写结合”,融传统英语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于一体,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应着重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常常以“课前自由谈”、“课前检查”、“讨论”、“复过课文”等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996.
宋军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173-173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四点做法。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价值观念、语境、社会功能以及民族性格等四个方面研究了隐性恭维语的特点,隐性恭维语本身没有明确的褒义成分,往往需要结合特定语境的各种因素才能确认,研究英汉隐性恭维语的不同文化特性及差异有助于增强隐性恭维语的语言使用效力,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998.
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英语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职生说英语,用英语口语交际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学生口语困难的成因,同时提出了解决学生口语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9.
罗琳 《科技咨询导报》2010,(11):144-144
跨文化交际学说的提出,不仅在承认不同文化差异性的同时,培养了人们在与不同文化接触时应对文化冲击的适应能力和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的交往技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不断地促进德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落伍。为适应新形势,进行教学创新。教学中,内容上做到“少而精”,模式上采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创新发展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