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1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韩少功的<暗示>试图超越"语言符号"的全面性和确定性,以一种碎片式的"具象符号"构建人性解读的工具和场景,对人的生命本质与文化生存状况进行"寻根",体现了韩少功对现代社会具象符号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42.
作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和文学批评理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引起了学界的激烈论争.批评界一些学者认为解构是一种否定性的、并且只消解不建构的哲学.事实上,德里达的书写论、中心观、意义观处处表明:解构是针对语言符号、词语、书写的传统价值定位所进行的一场全面质疑,反映的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精神,其实质是一种肯定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3.
信息网络技术与当代作战变革的关联,正在于前者能够有力地支撑与实现信息对战场物质流动的高效调控,并使这一流动过程趋于有序。基于此点,进而解构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当代作战变革的实质性关联,并就如何于现实中建构这一关联,提高信息化建军水平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面型历史状态及其原因,在已有的工艺史结构研究方法基础之上提出解构研究方法,并指出解构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传统工艺资源恰当地运用于现代中国设计中,将传统工艺的地域结构发展到现代设计的国际结构.  相似文献   
45.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断裂与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之间是一种既断裂又联姻的关系,它们两者都是寻找文本的意义踪迹,只是方法上是对峙的,结构主义试图建立恒定的文本建构与解读模式,而后者则通过消解中心,瓦解结构使文本意义走向边缘,但两者在对峙的背后又都是为了寻找文本的意义踪迹。  相似文献   
46.
“疯癫”作为一种叙述对象或是编码进文本效应写作意图的叙事策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长廊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知识谱系学,如“疯癫”的形象谱系、“疯癫叙事”所阐发的各种形式效应及其衍生的审美内涵等。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叙事学的意义之外,“疯癫”作为一种与理性相互映衬的精神姿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文本中也建构起了自己的话语体系,书写着自己的疯癫“精神史”。因而,探究嵌入于文本长河的“疯癫”精神链有助于明晰疯癫的文学书写所承载的文化内蕴与社会政治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对地理学发展历史进行结构与解构的基础上,对地理学发展趋势作了大致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在现阶段对地理学进行强制结构才会加速地理学的发展,从而巩固和完善其学科体系.接着,本文提出了一些对地理学学科体系结构与解构的看法.最后解释了对地理学学科体系的重构,并作出重构的框架图以提醒地理学者对研究中心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8.
“意识形态”是法国启蒙运动者特拉西为了摆脱宗教和形而上学的偏见而提出的观念学的概念,它在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中获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批判向度由对理论形态的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转向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之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向度主要侧重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甚至认为意识形态已终结。  相似文献   
49.
张志新 《科技信息》2007,(2):119-120
翻译是个程序化的思维活动过程。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语法结构知识,可以指导我们在这个程序中,顺利地解构原语,洞悉其语义分布层次,捋出原语“句骨”及其拓展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的语的语法习惯,重构语义布局,初步构建出转换后的目的语的句坯,进而顺畅地完成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面料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角度对三宅一生的设计风格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面料再造和服装设计的关系,并指导它们的有机结合,拓展设计的思维模式,达到丰富服装设计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