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00篇
化学   27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829篇
综合类   3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在质量区A<70范围内,对远离β稳定线的缺中子核质子衰变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预言,计算基于Kelson-Garvey核力电荷对称质量关系和同位旋相似态质量公式,给出了预言的核素图,将预言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对绝大多数已发现的核,质子能量在300keV以内符合得很好.计算同时指出双质子、三质子衰变的可能性,并给出了目标核.  相似文献   
22.
许多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预言了非普适规范玻色子Z′的存在 .此粒子可产生许多新物理现象 .本文计算了顶色辅助的人工色 (TC2 )模型预言的非普适规范玻色子Z′对轻子味破坏 (LFV)衰变过程li→ljνl νl 的贡献 .结果表明 ,在整个参数空间内 ,过程τ± →ljντ ντ 的分支比比τ± →ljνl νl(l =μ ,e)的分支比大得多 .考虑实验测量值上限Brexp(μ→ 3e)≤ 1× 10 -12 对TC2模型的自由参数的限制 ,我们给出了一些轻子味破坏过程的上限 .在大部分参数空间中 ,分支比Br(τ± →ljντ ντ)~ 10 -6,Br(τ± →ljνl νl)~ 10 -9.这些结果可以用来部分地解释中微子振荡数据 ,将来的高能实验有可能探测到此新物理效应 .  相似文献   
23.
杨长根  陈和生 《物理》1994,23(4):196-199
报道了τ粒子寿命的最新测量结果,着重介绍了我们参加的L3实验组的测量方法和结果。最新测量结果的τ寿命平均值为293.9±3.5fs,该结果与标准模型轻子普适性理论的假定相一致。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J/Ψ→pp^-π衰变过程中核子极点图的贡献,特别是由离壳效应带来的贡献.发现衰变宽度对形状因子是敏感的.在通过用J/Ψ→pp^-π衰变研究N^*时,核子极点图作为背景道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在通过J/Ψ→pp^-η和pp^-η研究N^*时,核子极点图的贡献可忽略不计;在通过J/Ψ→pp^-ω研究N^*时,核子极点图有明显的贡献.  相似文献   
25.
在一代Technicolor(TCI)和带有一个无质量的标量二重态(TCⅡ)模型下,计算荷电的哥尔斯通粒子对衰变Bc→Dsγ的贡献,并把它们同标准模型的计算相比较,发现哥尔斯通粒子对电磁企鹅图的贡献很大(TCI下),在TCⅡ下贡献较小;而对弱湮没图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还对同位旋三重态粒子π+p的质量进行了约束. 预言将来在LHC上能对不同模型下的分支比Br(Bc→Dsγ)的差异进行研究,进而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6.
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研究稀土区β缓发质子衰变的历史. 综合报道了在过去10年内中科院近物所实验研究稀土区近滴线核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进展, 主要包括首次观测沿奇Z质子滴线的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以及rp-过程中两种等待点核的衰变新数据, 并将这些结果与不同的核模型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最后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27.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Klv~l衰变过程,首先计算D→K跃迁形状因子,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关键词: QCD光锥求和规则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28.
利用还原偶联方法合成出新化合物四 (4,4′ ,4″ ,4 N ,N 二乙氨基 )四苯乙烯 (TDETE) .通过测定该化合物在溶液、掺杂聚合物中及晶体粉末的稳态 -瞬态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和辐射衰变速率常数等 ,讨论了分子的构象效应等因素对TDETE光致发光行为的影响 .在一定浓度下TDETE溶液存在着三个发光带 ,分别为全扭曲构象分子 (位于 3 4 5nm附近的发光I带 )、半扭曲构象分子 (位于 43 0nm附近的发光II带 )和激基缔合物 (53 0nm发光III带 )的辐射衰变所致 .在聚合物(PMMA)中 ,一方面由于分子单键的自由旋转扭曲受到遏制 ,表现为II带的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kf 值 )增大、同时非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knf值 )减小 ;另一方面 ,TDETE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得到加强而有利于缔合物形成 ,结果 ,使发光II带和III带合二为一出现了强而宽的发射峰 ,荧光量子产率从溶液中的 0 0 55提高到 0 855.此外 ,在PMMA介质中观测到TDETE分子聚集体在 62 6nm处的发光带 (IV) ,粉末态中聚集体IV带的强度骤增 ,峰值波长红移至 650nm  相似文献   
29.
考察了外在的机械运动诱导的放射性核素111In的电子俘获衰变32P的β衰变速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地球北半球的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离心运动中(半径8 cm, 2000 r/min), 111In电子俘获衰变的半衰期比文献值(2.83 d)分别降低2.83%和增加1.77%, 32P的β衰变的半衰期比文献值(14.29 d)分别降低3.78%和增加1.75%; 当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运动的转速增加为4000 r/min时, 111In的半衰期分别降低11.31%和增加6.36%, 32P的半衰期分别降低10.08%和增加4.34%. 当外在机械运动作用取消后, 放射性核素111In和32P的衰变速率均分别恢复到正常文献值. 发现外在圆周运动依赖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明显增加和降低111In和32P衰变过程的衰变速率, 并且其效应随圆周离心运动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结果可能起因于不对称的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30.
利用还原偶联方法合成出新化合物四(4,4′,4",4′″-N,N-二乙氨基)四苯乙烯(TDEFE).通过测定该化合物在溶液、掺杂聚合物中及晶体粉末的稳态-瞬态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和辐射衰变速率常数等,讨论了分子的构象效应等因素对TDETE光致发光行为的影响.在一定浓度下TDETE溶液存在着三个发光带,分别为全扭曲构象分子(位于345 nm附近的发光Ⅰ带)、半扭曲构象分子(位于430 nm附近的发光Ⅱ带)和激基缔合物(530 nm发光Ⅲ带)的辐射衰变所致.在聚合物(PMMA)中,一方面由于分子单键的自由旋转扭曲受到遏制,表现为Ⅱ带的辐射衰变速率常数(kf值)增大、同时非辐射衰变速率常数(knf值)减小;另一方面,TDETE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得到加强而有利于缔合物形成,结果,使发光Ⅱ带和Ⅲ带合二为一出现了强而宽的发射峰,荧光量子产率从溶液中的0.055提高到0.855.此外,在PMMA介质中观测到TDETE分子聚集体在626 nm处的发光带(Ⅳ),粉末态中聚集体Ⅳ带的强度骤增,峰值波长红移至65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