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25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5篇
综合类   2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肿瘤表面标记性蛋白。本文报道了基于anti-EGFR功能化金纳米棒探针AuNRs probes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用于EGFR阳性肿瘤细胞的检测。通过AuNRs probes上anti-EGFR特异性结合到EGFR阳性癌细胞上,可使修饰于金纳米棒表面的拉曼活性染料4-巯基苯甲酸(4-MBA)位于1 100 cm~(-1)和1 600 cm~(-1)的特征峰强度得到信号增强。该SERS探针由于具有生物兼容性好、细胞拉曼信号稳定、特异性高等优点而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柔性可穿戴表皮电生理电极在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稳定高质量的表皮电生理信号的获得是监测人体生理信息的关键.目前,常用于临床诊断的Ag/AgCl凝胶电极还存在许多不足,包括在长期使用时带来严重的不适感以及无法避免的运动伪影等.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可长期用于表皮穿戴的、有效避免运动伪影的电生理电极.具有与皮肤杨氏模量相近、厚度极薄(<1μm)的可自贴肤的电极是满足上述需求的典型电极.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类表皮电生理电极的研究进展,依据材料种类的不同分门别类综述了其设计思想、基本特征及穿戴时的优缺点,同时,论述了自贴肤超薄电极在医疗诊断和分析、人机交互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电生理信号采集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3.
假冷蕨属叶表皮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假冷蕨属植物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并与亲缘关系较近的冷蕨属、蹄盖蕨属植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假冷蕨属和蹄盖蕨属植物上表皮细胞的垂周壁都有加厚,且多为波浪状;下表皮细胞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器类型也很接近.结合分子系统学的相关结论,我们建议把假冷蕨属归并到蹄盖蕨属中.  相似文献   
134.
为揭示沁水盆地煤层气储层参数差异性影响产气量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沁水盆地煤储层参数的差异性,分析产气量对孔隙度、含气量、兰氏体积、渗透率、表皮系数的敏感度.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储层参数差异性较强,产气量与储层含气量、渗透率呈正相关性,而与储层孔隙度、兰氏体积、井筒表皮系数呈负相关性;产气量对含气量、兰氏体积、渗透率、表皮系数非常敏感;储层保护的关键是减小钻井、固井、完井、压裂工程对渗透率的伤害,降低表皮系数;煤层气开发技术应有针对性地增加渗透率、增加压降区域面积、减少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135.
136.
EGFR信号转导机制及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EGFR基本结构特征及其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论述了基于EGFR靶向治疗的机理及研究现状。指出,EGFR是最早被发现并研究的RTK家族成员,其蛋白结构分成胞外域、跨膜区与胞内域三部分。EGFR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核心机制是配体EGF与EGFR胞外域结合,通过变构作用与二聚化作用,使胞内域通过反式激活完成对受体末端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进而招募下游信号因子完成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质膜结构与组成、EGFR跨膜区的组成及胞外域的有无、EGFR的内吞及泛素依赖性降解过程都调控EGFR细胞信号转导过程。阻断EGFR信号通路可抑制表皮肿瘤细胞成长。EGFR已经成为表皮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37.
8种柏科植物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柏科植物叶的微形态学特征和差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8种柏科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本实验所取8种柏科植物叶的气孔器均为椭圆形,副卫细胞5~7个,气孔器主要分布在叶的近轴面上,在刺形叶的远轴面上无气孔;8种柏科植物的叶表皮细胞上一般覆盖着较厚的角质层和蜡质层,不同种柏科植物的叶表皮具有不同的角质和蜡质纹饰;同种柏科植物同型叶的新叶和成熟叶、绿色叶和白色叶的微特征间也有区别,成熟叶的表皮细胞上角质和蜡质较新叶多;日本花柏白色鳞形叶的气孔分布和蜡质纹饰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种柏科植物叶的微特征有较大的差别,可以为柏科植物的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8.
 对鼠尾草属(唇形科) 12 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多数为浅波状、波状,少数为平直或弓形.气孔器主要有无规则型、不等细胞型 2 种类型,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在上表皮偶有分布);无规则型最为常见,存在于所有观察种类,不等细胞型仅出现在南丹参S.bowleyana、长冠鼠尾草S.plectranthoides、蓝花鼠尾草 S.farinacea中.在扫描电镜下,角质层多具有条纹、条状隆起或颗粒等特征;气孔外拱盖内缘大多为浅波状或近平滑.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存在着某些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9.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实验从面部痤疮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观察绿茶汁对其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实验比较绿茶汁对面部痤疮细菌(FA)、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绿茶汁对FA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圈最清楚。菌种鉴定结果,FA的主要菌为金色葡萄球菌。通过将不同浓度的绿茶汁与FA混合培养24 h,做平板计数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绿茶汁对FA的抑制效果随着绿茶汁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实验创新思路来源于生活,实验结果运用于生活,为广大因面部痤疮而烦恼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0.
我们首次用龙葵(S.nigγum L.)表皮及皮下1—6层细胞为实验材料,成功地建立起了簿细胞层离体培养系统。单独使用2,4—D(0.5mg/L)时,只能产生愈伤组织,不能分化出芽和根。当2,4—D(0.5mg/L)与6—BA(3—5mg/L)配合使用时,分化出芽;6—BA浓度低于1gm/L时,只能得到愈伤组织,无芽或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