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鲁)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准确全面掌握疫情动态,采取防制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和蔓延,笔者于2004年10月份对260头从黄南州河南县引入的殴拉型藏种公羊进行了布病血清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王春霞 《甘肃科技》2007,23(8):218-219
目的探讨我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人群间阳性率及血清学标志的差异,为防治乙肝传染流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搜集符合要求资料8843例,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以学生、在职企事业人员、离退休人员进行分组,以1、2、3、4、5、分别代表乙肝二对半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结果代码。结果阳性率以学生为最高,为68.68%。"2"模式的阳性率也以学生组最高占该组阳性的92。47%。非"2"阳性模式学生组阳性中以"145"和"135"为主,在职人员以"145"和"25"为主,离退休人员以"15""25""5"为主。结论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不同人群阳性率有所差别,且血清学常见模式亦不同。但这些模式的出现对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3.
34.
阿莹 《果洛科技》2007,(2):76-7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解放前从未进行防治,危害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体健康,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国家把布病列入指令性重点防治的地方性传染病。并专门下达了一定的防治补助经费,以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我县的布病防治工作,从60年代开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70年代正式开展牛羊布病免疫工作,80年代以后逐步进入考核阶段。三十多年来,我县地方病防治工作者,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协助下,积极开展以畜间免疫为主,人间查、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卓有成效地控制了布病的流行,取得了显著成绩。现笔者将主要情况简要如下:  相似文献   
35.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可靠的肝组织活检诊断本身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肝脏病变的不均匀性而导致的取样误差,存在一定的损伤性使患者难以接受,很难反复取材,故而不能动态地观察肝纤维化及纤维化形成的情况。另外,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办法确定肝组织胶原的含量,仅根据肝内纤维增生的情况进行大概的估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组合应用多项指标诊断与评价肝纤维化,建立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成为当前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模型,本文对目前主要无创诊断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分析,主要从血清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两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无创诊断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最后对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6.
人丙型肝炎病毒I型(HCV-I)核心抗原编码区cDNA,全长573bp,编码191个氨基酸,被克隆到一种新的表达质粒pRSETHisB中,转化大肠菌BL21菌株,在1mmolL-1IPTG诱导37℃培养5h,核心抗原表达水平达到高峰,表达出分子量26×103的融合蛋白,并在细胞内形成微小晶体.表达水平达到细胞总蛋白的40%左右,通过纯化,获得的核心抗原经SDS-PAGE检查为均一分子量26×103的蛋白,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学初步检查,纯化的核心抗原与HCV阳性血清显示出强烈的阳性反应,对慢性丙肝病人血清中抗HCV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达93%,而与正常人血清则无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37.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猪血清IGF-1和IGFBP-3的变化趋势和脑皮质细胞凋亡的程度,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将3日龄新生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组,在HIBD后1,24,48和72h采集静脉血,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IGF-1和IGFBP-3血清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新生猪HIBD脑皮质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HIBD后72h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IBD后72h血清IGF-1值显著低于HIBD后1,24和48h组,HIBD后72h血清IGFBP-3水平明显低于HIBD后48h组,而脑皮质细胞凋亡百分率在HIBD后72h血清IGFBP-3水平明显低于HIBD后48h组,而被皮质细胞凋亡百分经在HIBD后72h明显高于对照组、HIBD后1,24和48h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HIBD脑损伤后IGF-1和IGFBP-3与脑细胞凋亡百分率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HIBD后72hIGF-1少IGFBP-3明显下降,这可能与组织对IGF-1的需求增加,IGF-1的重新分布,生长激素轴的中枢性抑制以及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8.
以豆科山蚂蝗类(传统的山蚂蝗属)植物中的长柄山蚂蝗属的两种代表植物尖叶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oxyphyllum)和长柄山蚂蝗(P.podocarpum);山蚂蝗属的两种代表种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inuatum)和大叶拿身草(D.1axifiorum)等4种植物的种子为材料,提取分离其球蛋白组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得到相应的抗血清。在免疫实验中,反应抗原增加了山蚂蝗属的总状山蚂蝗(D.spicatum)、圆锥山蚂蝗(D.esquirdii)和小槐花(D.caudatum)3种,通过免疫双扩散,研究了山蚂蝗植物7个种的部分血清学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为尖叶长柄山蚂蝗和长柄山蚂蝗具有相似的血清学特性,支持了形态学将广义的山蚂蝗属分成山蚂蝗属和长柄山蚂蝗属的分类学结论。  相似文献   
39.
目的:着重介绍目前常用的六种血清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应用和新近技术的建立及发展.方法:通过光盘检索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鼠疫血清学方法的测定朝着定量、半定量的更加精确的方向发展,而它的技术操作则更趋于简便、廉价,更加实用于流行病学的现场调查和监测.结论:鼠疫的血清学检测技术越来越能够将其快速、特异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逐渐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调查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院临床确诊的34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回顾,对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确诊为高胆红质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血清游离抗体测定试验、新生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检测。结果显示34例ABOHDN患儿中新生儿红细胞直抗试验阳性率85.29%,血清游离抗体试验76.47%,新生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100%。说明新生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是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敏感的一项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