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化学   214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7篇
综合类   1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01.
4,4‘—双酰代吡唑啉酮类系列螯合萃取剂分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hemoffce MM2方法分别计算了新型五角星合萃取剂双酰代PMP系列分子的酮式与稀醇式官能团内的键长和键角。4个配合O原子的间距,4个配合O原子的间距,讨论了随亚四基桥链的增长,键长、键角、分子整体能量,以及官能团原子间距的变化和原由。  相似文献   
302.
络合铁法脱硫再生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莹  祁极冰  郭芳 《化学通报》2016,79(7):597-603
氨基多羧酸螯合铁催化氧化硫化氢实现了铁基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其中催化剂亚铁离子再生是整个脱硫技术的核心。再生过程中,由于反应速率常数比值的不同,Fe2+的反应级数出现1级、2级乃至其间变化的各种结果;分子氧(O2)及其衍生物(如:超氧化物(Hn+O-·2)、过氧化氢(H_2O_2)、羟基自由基(OH·))或高价的含氧铁中间体(如(L)Fe4+=O、(L+)Fe4+=O和(L)nFe4+(OH)(OOH))均可以氧化亚铁离子;典型配体EDTA、HEDTA和NTA螯合亚铁的氧化机制是一致的。再生过程中配体有一个适宜的p H范围,配体NTA过量时,其活性依赖p H和NTA的浓度,NTA量的差别导致不同的反应途径。同时,由于氧化过程中配体消耗了过量的氧导致螯合铁发生降解,从而造成化学反应计量数的偏差。  相似文献   
303.
以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膜脂过氧化程度为指标,检测了薮北茶(Yabu Kita)的冷驯化反应.并结合CaCl2、Ca2 螯合荆EGTA、CaM拮抗荆氯丙嗪(CPZ)的处理,探索了薮北荼的低温反应与Ca2 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薮北茶对低温的感受较为灵敏,在冷驯化4 h后,LT50开始降低,并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4~72h),LT50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2)薮北茶对低温的反应与Ca2 和CaM等Ca2 激活蛋白类有关;(3)茶叶对CPZ的反应很敏感.  相似文献   
304.
利用廉价易得的2-胺基苯乙烯与苯并异噁唑在银催化下发生[5+1]串联环化反应, 以中等至优异的收率一步得到含有N,N-双齿螯合片段的2-喹啉基苯胺衍生物. 该方法具有宽泛的底物普适性、 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等优势, 为合成这类具有广泛用途的N,N-双齿螯合分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05.
为探讨脱氢松香酸潜在的抗氧化活性,以脱氢松香酸为底物,通过甲酯化、溴代、氧化、硝化、Ullman缩合等步骤,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元素分析和质谱确证.然后采用荧光淬灭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发现其对Cu2+和Fe2+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螯合性能,对Cu2+与Fe2+的耦合常数分别为102.9L/mol、168.3L/mol,有望作为一种通过螯合作用而抑制自由基产生的潜在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06.
将重组产几丁质酶C(Chi C)的菌体通过固定金属鳌合层析(IMAC),对目的蛋白进行初步纯化;然后采用透析法、凝胶过滤柱层析法和金属鳌合柱层析法对包涵体进行复性.结果表明,逐渐降低变性剂尿素浓度进行透析复性,酶液的酶活力为58.85 μkat·L-1,比活为0.425 mkat·g-1,蛋白回收率为95.3%.使用S...  相似文献   
307.
以5-氨基水杨酸(ASA)为胺化试剂, 使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制得了水杨酸型螯合树脂ASA-CPS. 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 探讨了其吸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 考察了介质pH值对树脂螯合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 水杨酸型螯合树脂ASA-CPS 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强螯合吸附性能, 尤其对Fe3+离子表现出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 常温下吸附容量可达21 g/100 g. 吸附过程属熵驱动的化学吸附过程, 升高温度, 吸附容量增高; 在可抑制金属离子水解的pH范围内, 介质的pH值越高, 螯合吸附能力越强; 对于性质不同的金属离子, ASA-CPS的吸附性能是有差别的, 吸附容量的顺序为Fe3+>Ni2+>Cu2+>Zn2+.  相似文献   
308.
水杨酸型螯合树脂对Fe(Ⅲ)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氨基水杨酸(ASA)为胺化试剂,使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水杨酸型螯合树脂ASA-CPS.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探讨了其吸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考察了介质pH值对树脂螯合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酸型螯合树脂ASA-CPS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强螫合吸附性能,尤其对Fe3+子表现出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常温下吸附容量可达21 g/100 g.吸附过程属熵驱动的化学吸附过程,升高温度,吸附容量增高;在可抑制金属离子水解的pH范围内,介质的pH值越高,螯合吸附能力越强;对于性质不同的金属离子,ASA-CPS的吸附性能是有差别的,吸附容量的顺序为Fe3+>Ni2+>Cu2+>Zn>3+  相似文献   
309.
A new complex, [Cd(Himc)2(H2O)2] 1, obtained from imidazole-4-carboxylatic acid (H2imc) and Cd(ClO4)2·6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ccn, with a = 7.4886(11), b = 11.9667(18), c = 13.550(2) A, V= 1214.3(3) A3, Z = 4, Mr= 370.60, Dc = 2.027 mg/m3, F(000) = 728,μ (MoKa) = 1.829 mm^-1, the final R = 0.0243 and wR = 0.0591 for 1150 unique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cadmium(II) center in the title complex is coordinated with two oxygen and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two bidentate chelated imidazole-4-carboxlate ligands together with two water molecules, giv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A one-dimensional hydrogen bonding chain is formed via intermolecular O-H...O hydrogen bonds, and such adjacent chains are further stacked through intermolecular π-π and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to form a 3D supramolecular framework. Complex 1 exhibits a fluorescent emission band at 290 nm (λex = 236 nm) in the solid state.  相似文献   
310.
螯合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法分离α-氨基酸和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ephadexG10为基质螯合二价铜离子的亲和色谱法分离α-氨基酸和肽,使之得以完全分离。对分离过程的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