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5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712篇
化学   768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49篇
综合类   115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298篇
综合类   30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 novel fuUerene-acrylamide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via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t is soluble in polar solvents such as water, dimethyl sulfoxide etc.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UV-Vis and GPC. TEM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is about 46 nm. Four-ball tes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the fullerene copolymer to base stock (2 wt% triethanolamine and 0.5 wt% OPZ aqueous solution) can effectively raise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PB value) and the antiwear ability. SEM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ddition results in reducing diameter of wear scar and decreasing wear.  相似文献   
62.
卢绍芳  黄金陵  黄建全 《化学学报》1985,43(10):918-922
将MoCl3.3H2O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适量的P2S5,产物用乙腈重结晶,获得四核钼原子簇化合物{Mo4(μ3-S)3(μ3-O)[S2P(OEt)2]6}.3CH3CN.晶体属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胞系数;a=b=c=12.852(3)A;α=β=γ=108.37(2);V=1697.3A[3];Z=1;Dc=1.693g.cm[-3].用PATTERSON法解出结构,并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偏离因子为0.072.结构分析表明,由四个钼原子组成的四面体及三个μ3-O原子一个μ3-O原子形成类立方烷型的簇骼,结构中存在六个表观的键序平均为5/6的Mo-Mo键,键长分别为2.700(1)和2.831(1)A。  相似文献   
63.
粱映秋  赵文运  徐蔚清  张致贵 《化学学报》1985,43(12):1126-1130
本文测定了原子簇化合物[Mo2O2S2(S2)2][2-]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并在乙腈溶液中测得其共振拉曼光谱和退偏振比。利用X光晶体结构数据,对此阴离子的伸缩振动作了简化的正则坐标分析计算。所得结果可以帮助分析和归属一些Mo-Fe-S原子簇化合物的振动光谱。  相似文献   
64.
利用X-RAY衍射、偏光显微镜和微电泳仪研究了降凝剂对原油中蜡的结晶的影响。 取得以下主要结论:从原油中分离出的蜡晶为正交晶型的晶体,晶面距为0.4156nm,结晶度 为70.5%,表现出长程有序;原油组分增大了蜡晶转化成斜方晶型的趋势,使蜡晶的晶面距 增大,蜡晶表现为短程有序,这种转化依赖于原油组分的性质和含量;降凝剂降低蜡晶体的 有序度,晶面距增大到0.4190nm,57%的蜡转化为斜方晶型;降凝剂使蜡晶带电,由于电性 排斥使蜡晶高度分散而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65.
在农业上畜禽粪液的广泛使用,普遍造成地面和水体中极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甚至大气中的氨态氮浓度也呈现增高的趋势.本实验采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0182将氨氮转化成PGA和生物量,作为氮的储存形式.我们将地衣芽孢杆菌培养以10%接种量培养在含有8%(w/v)甘油和1.87%(w/v)柠檬酸的猪粪液中,氨浓度从2.53降低到0.64,NH3浓度降低了74.7%,生成了0.02 gl-1的PG,获得10.1 gl-1的细胞干重.同时,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数目由2 × 105cfu/ml下降到5×103cfu/ml.我们的实验证明了这是粪液利用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66.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蠕虫状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发现大量蠕虫状化石和少量海绵动物化石.蠕虫状化石一般长为50 mm以上,宽为0.3-1.4 mm,皱节微细,每毫米长度内有3-10条不等,被认为是Sabellidites cambriensis Yanichevsky,1926化石,是目前报道的Sabellidites化石产出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67.
在升流式填料塔中,通过接种排硫硫杆菌形成稳定生物膜.在pH值和温度分别控制在 7. 0±0. 1和 30±2℃条件下,进水质量浓度分别为 85. 76, 177. 83, 269. 55和 394. 26mg/L时,改变硫化物容积负荷 (VLR)和溶解氧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和分析硫化物容积负荷与溶解氧共同作用下硫化物的去除规律、硫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单质硫的生成率,并对建立的模拟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升流式生物填料塔内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率能达到9500以上;应用模拟方程,对于不同的进水浓度,都能找到一个最佳的运行工况.在硫化物去除率和单质硫的生成率达到最佳时,保持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和最小的溶解氧.  相似文献   
68.
用差压新方法确定模型环道蜡沉积厚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于计算模型环道蜡沉积厚度的传统差压法未考虑测试段流场畸变对测试段压差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测试段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到近壁处油温的下降及管内流场的畸变,给出了确定蜡沉积厚度的差压新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在测试段管外冷却水的作用下,近壁处油温低于管中心附近的油温;冷却水与管壁的换热热阻及钢管管壁的导热热阻的存在使贴壁处油温与冷却水的温度有差异,离测试段入口越远,它们之间的差值越小,管内速度分布发生畸变(近壁处流速减小,管中心附近流速增大),管段压差增大。流场畸变造成管段压降增加近10%。  相似文献   
69.
分析了气泡塔结晶器熔融结晶过程中自熔体向晶层界面的热、质传递特征,建立了描述该过程晶层生长的稳态模型。在自熔体向晶层界面对流传热膜系数的计算中,将弹单元分为弹状气泡周围液膜区、尾迹区及液塞段3段,各段的平均对流传热膜系数不同。分别在表观气速0.04和0.08m/s下,用模型对己内酰胺晶层生长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0.
Two parallel loess-soil sequences from Xuancheng and Fanchang in southern Anhui Provinces are dated using geomagnetic and luminescence methods.The Brunhes/Matuyama(B/M) reversal boundary is recognized with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o-calles Vermiculated Red Soil (VRS) in the Xuancheng section while the entire Fanchang sequence is of Brunhes age.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recent VRS in southern China,a stratigraphic marker and an indication of extremely warm-humid conditions,was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chronologically correlative with the S4 and S5 soil units in northern China.Microscopic and sedimentologic in 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eolian deposition started in this region at about 0.85 MaBp,roughly synchronous with the well-known Mid-Pleistocene climate change of global significance.The strengthening of both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 circulations and the consequent river hydrological changes at that time would have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ustained eolian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0.85 Ma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