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化学   642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13篇
综合类   238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从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化学成分、生理活性等方面,对植物花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2.
对采自云南大理、泸西、玉溪等地的12份灯盏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和NTSYS2聚类分析.10个RAPD引物在12份灯盏花种质资源种共产生43条DNA片段,其中32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74.41%,12个地方种质资源被聚为2个大类,野生居群被聚为一类,栽培灯盏花聚为一类,其中栽培灯盏花有4大亚类.云南栽培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关系与其采集地的地理分布具有密切关系,但并非严格按地理界限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3.
在探索赶黄草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基础上,进行赶黄草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采用第一次加入药材量12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药材量8倍量的水煎煮1 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加乙醇至醇含量为80%,静置1 d后回收乙醇,活性炭作为助滤剂,蔗糖为调味剂,灌封于20 m L易折塑料瓶中,水浴式热压灭菌(125℃/0.125 MPa,20 min)后制得赶黄草口服液。对其性状、相对密度、p H进行检查,采用薄层色谱(TCL)对该制剂中没食子酸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指标成分没食子酸的含量,得回归方程为:y=51.976x-0.0157(R2=0.9992),在0.0124-0.062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制备的赶黄草口服液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有关规定,没食子酸含量为2.94 mg/m L,平均回收率为98.0%,RSD为1.42%。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通过其质量标准研究,为建立赶黄草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对药用植物三楞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柱分离三楞草地上部分提取物,利用NMR技术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楞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是豆甾醇(1)、β-谷甾醇(2)、7α-羟基谷甾醇(3)、齐墩果酸(4)、乌索酸(5)、胡萝卜苷(6)、胡萝卜苷亚油酸酯(7)、β-谷甾醇棕榈酸酯(8)、异荭草苷(9)、芒柄花素(10)、4′,6-二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1)、油酸(12)、十六烷(13)、棕榈酸(14)、二十七烷醇(15)、二十二烷酸(16)、亚油酸(17)、α-亚麻酸(18)、D-2-O-甲基肌醇(19)和D-松醇(20)。结论:化合物1~20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5.
目的:通过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从藏药材蓝玉簪龙胆中分离制备得到三个高纯度化合物.方法:选择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0.5:5,v/v/v)为二相溶剂系统,上下两相分别作为固定相、流动相,主机转速设置为900 r/min,流动相溶剂流速为2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0℃.所采集的组分减压浓缩后烘干得到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应用ESI-MS/MS分析鉴定,并用HPLC测定其质量分数.结果:在260 min内可一步纯化150 mg藏药材蓝玉簪龙胆水粗提物中的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三者完全分离,纯度分别达到98.2%、94.5%、96.0%.结论: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可快速、简单、高效地富集蓝玉簪龙胆中龙胆苦苷、异荭草素、异牡荆苷三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6.
香根草在离子型稀土堆浸矿场的修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香根草对离子型稀土堆浸矿场开展修复试验,研究香根草对土壤中氨氮、总氮及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香根草茎叶和根系对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 显示,在0.5和1m深土壤中,氨氮、总氮均显著降低;对重金属Se,Sb去除率在95%以上,Pb去除率在50%~70%之间,Cd去除率在32%~45%之间;香根草根部和茎叶对稀土元素均...  相似文献   
137.
在甲酸体系中以高效液相色谱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电离质谱以及碰撞诱导裂解技术研究了12种人参皂苷(Re、Rg1、Rg2、Rg3、Rf、Rb1、Rb2、Rb3、Rc、Rd、Rh1 和Rh2).结果表明,应用皂苷化合物(包括人参皂苷、田七皂苷和绞股蓝皂苷)的质谱及裂解规律可在缺少相应对照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可靠的鉴定.在此基础上,对田七花样品以加压溶剂萃取法提取,然后以LC-MS/MS分析,从中鉴定出22种皂苷,其中六糖皂苷Ⅰ和Ⅱ、乙酰基Rb1为首次报道,并且定量测定了其中10种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8.
采用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LC-OrbitrapHRMS)对阿尔泰金雀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分析.称取过筛后的样品粉末20.0g,按料液比1g∶50mL加入6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于60℃超声提取50min,经抽滤、减压浓缩、干燥后得粗提物;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将粗提液按2.8BV的柱床体积、2.5mL·min^(-1)的流量进样,再用7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以2.0BV的柱床体积,3.0mL·min^(-1)的流量进行洗脱,收集洗出液,减压浓缩、干燥后得到金雀花精提物;称取金雀花精提物5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mL,过滤,得到供试品溶液.以Waters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0.2%(体积分数)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质荷比(m/z)为100~1100.结果显示,根据一级质谱图确定的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信息,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阿尔泰金雀花中鉴定出21种黄酮类化合物,并对化合物的裂解途径进行分析,为探讨阿尔泰金雀花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建立化妆品中邻伞花烃-5-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15 min,过0.22μm滤膜,以X-bridge C_(18)为色谱柱,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邻伞花烃-5-醇的质量浓度在1.0~100.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3.0 mg/kg,定量限为10.0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7%~98.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0%~2.09%(n=6)。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化妆品中邻伞花烃-5-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0.
Two new C27 steroidal glycosides, named taccaoside A(1) and B(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Tacca plantaginea. The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evidences revealed their structures to be 26-O-β-D-glucopyranosyl-(25R)-3β,26-dihydroxy furost-5,20-die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1) and 26-O-β-D-glucopyranosyl-(25R)-3β,26-dihydroxy furost-5,20-die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2),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