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化学   155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5篇
综合类   16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汤洁  刘仁发  戴志飞 《化学进展》2018,30(11):1669-1680
脂质体是第一种成功进入临床应用,也是目前进入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纳米递药体系,将药物装载于脂质体中可以实现降低非特异性吸收、提高靶组织的富集量、降低副作用等目的。但是当前的脂质体技术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载药量低以及靶向效果差等。新的脂质体载药技术的发展使得脂质体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将热、激光、超声、离子辐射等外源物理刺激与脂质体药物结合可以提高脂质体药物在肿瘤的富集量,同时调节药物的释放。脂质体独特的核壳结构使得脂质体可以同时装载多种药物从而实现联合给药,通过合理设计脂质体纳米材料的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多种药物的递送,还能够实现药物的程序性释放。脂质体不仅能够装载治疗性药物,还能装载具有造影功能的组分,从而实现对治疗过程的影像监控。本文将主要介绍近五年在脂质体的载药方法、靶向给药、药物控释、联合给药、影像可视化等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2.
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阳离子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作为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基因的机理研究表明:阳离子脂质体/基因复合物进入细胞的方式依赖于细胞的内吞作用或通过细胞的膜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63.
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LC)是一种新颖的筛选经被动吸收药物的技术,建立了ILC与常用的动物小肠吸收模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考察了当归补血汤在ILC上有保留的成分的保留值与其在大鼠在体和离体小肠吸收模型中被吸收值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在ILC上有保留成分的保留值与其通过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和离体小肠实验测得的吸收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6和0.9350;当归补血汤在ILC上有保留的成分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被机体吸收。  相似文献   
64.
Schiff碱氧钒配合物、载药脂质体的合成和抑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个水杨醛Schiff碱氧钒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51VNMR谱等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载药脂质体的粒径粒度分析和表观形貌观察,比较研究了配合物及载药脂质体的红外光谱和肝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氧钒配合物脂质体的红外光谱中,氧钒配合物的特征振动峰仍然存在,在载药脂质体形成后,氧钒配合物的基本骨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弱相互作用导致V=O振动峰增强并发生蓝移;随着试药浓度的增加,配合物和载药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明显增加,但同浓度的配合物和载药脂质体比较,前者对肝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明显低于后者,可能与载药脂质体具有更强的细胞钻透能力有关,而更易于将药物传输到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65.
研究菊苣酸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菊苣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优化制备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20:1,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为11.44:1,超声时间为6.54 min,采用最优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75.18%。采用Box 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选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所得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6.
抗菌肽是一种阳离子、两亲性的膜活性多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改变膜渗透性,且对宿主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近年来研究表明,抗菌肽最基本的作用方式是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因此抗菌肽膜作用机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研究抗菌肽与细菌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根据细胞膜磷脂成分的差异,以脂质体模拟细胞膜的模型,逐步成为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对脂质体模型在抗菌肽结构、功能以及膜作用方式等研究中的作用、意义和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7.
Microarrays of spherical vessel-like colloids such as liposomes, polymerized vesicles and polyelectrolyte capsules may find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bioanalysis, biosensing, and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for their capabilities in encapsulating chemical species such as drugs, biomolecules, probes, polymers and nanoparticles. This review reports the advances o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microarrays of the various hollow colloids. Related strategi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cluding patterning techniques, surface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tethering approaches such as oligonucleotide hybridization, receptor-ligand binding, covalent coupling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The preliminary developments of functionalities of these arrays serving as sensor chips, microcarriers and microreactors are summarized as well.  相似文献   
68.
脂质体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载体,在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临界逆向蒸发法是用超临界流体代替有机溶剂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具有对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制备过程简单、包覆率高等特点。以葡萄糖为模型药物,利用该方法制备出了葡萄糖脂质体,并详细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脂质体粒径和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临界逆向蒸发法可成功地制备出最小粒径为290nm、包覆率最高可达41.3%的葡萄糖脂质体。压力、温度和平衡时间对粒径和包覆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压力在10~30MPa时,随压力的增加,脂质体粒径显著减小至某一值后,基本趋于稳定,而包覆率逐渐增加,达到25.7%~27.5%,随后包覆率逐渐减小;温度在35~65℃时,随温度的增加粒径显著减小至最小值,然后逐渐增大,而包覆率一直增大,最高可达41.3%;平衡时间在15~45min时,随平衡时间的增加,粒径相对稳定,而包覆率显著增加,超过45min之后,粒径显著增加,包覆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9.
李冰  吕雪飞  庆宏  邓玉林 《分析化学》2012,40(9):1336-1340
基于酶与底物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蛋白-脂质体复合物毛细管电泳筛选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的新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4种N-炔丙基胺类化合物添加至含有蛋白-脂质体复合物的毛细管电泳缓冲液中,抑制MAO活性.考察MAO底物犬尿胺(Kyn)在含有不同浓度N-炔丙基胺类化合物缓冲液中的迁移时间比率(RMTR).结果表明,化合物N-炔丙基-N-甲基-R-2-庚胺(R-2-HMP)和N-炔丙基-R-2-庚胺(R-2-HPA)能够明显抑制MAO活性,导致MAO与Kyn的相互作用减弱,Kyn的RMTR值随着R-2-HMP和R-2-HPA的增加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化合物N,N-二炔丙基-R-2-己胺和N,N-二炔丙基-R-2-辛胺对MAO活性抑制不明显,Kyn的RMTR随这两种浓度增加变化不大.此结果与柱外孵育测定化合物活性结果一致.与传统MAO筛选剂筛选方法相比,本方法快速,成本低,酶消耗量少且不受分离电压等于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荧光光谱对自组装多肽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疏水性药物普遍存在的因水中溶解度低而给药困难、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采用了新型两亲性自组装多肽RGA16(Ac-RADAGAGARADAGAGS-NH2)作为载体包裹和释放疏水性模型药物。以芘为模型疏水性药物,以鸡蛋卵磷脂脂质体模拟细胞膜,通过稳态荧光光谱表征和测定芘的存在形式和浓度。两亲性自组装多肽RGA16能够在水溶液中稳定模型疏水性药物芘的晶体。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多肽RGA16与芘晶体相互吸引,两者形成10 μm以上大小的复合体。在机械搅拌下多肽RGA16与水溶液中的芘相互作用5 d左右形成稳定的胶体混悬液(多肽-芘复合体)。被多肽包裹时,芘以晶体的形式存在。而当与EPC脂质体溶液混合时,芘可从多肽的包裹中以分子形式释放到EPC的双层膜中。芘从自组装多肽所稳定的胶态晶体向EPC脂质体释放的过程采用连续时间扫描稳态荧光光谱加以观察。通过将释放过程中芘单体的荧光强度与标准曲线相比较,确定了特定时间点EPC脂质体中芘的转移量。以上结果表明:该两亲性自组装多肽RGA16具有作为小分子量疏水性药物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