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1篇
  免费   1127篇
  国内免费   1731篇
化学   2201篇
晶体学   34篇
力学   387篇
综合类   128篇
数学   1629篇
物理学   1997篇
综合类   9223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52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911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856篇
  2009年   867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799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1引言 有限体积方法[l]一l’]作为守恒型的离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领域.文【2,3} 基于分片常数和分片常向量函数空间,对二维驻定对流扩散方程提出了一类非协调混合 有限体积(Covolume)格式,证明了格式具有。(hl/2)收敛精度.但该格式要求对偶剖分 比较规则,即采用重  相似文献   
122.
以洛阳市兴隆花园153号高层商住楼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为实例,介绍了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技术要求、浇筑方法、保护措施、温度的控制及养护等,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3.
1998年诺贝尔生物学奖: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奕玲 《物理通报》1998,(11):14-14
  相似文献   
124.
125.
国产滤纸室温磷光背景的考察和降低背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朱若华  张苏社 《分析化学》1990,18(10):937-940
  相似文献   
126.
本文采用Fe_3(CO)_(12)制备担载型络合物催化剂。采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考察了这类催化剂(CO+H_2)的反应性能,井使用紫外漫反射光谱和穆斯堡尔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经250℃和150℃还原的Fe/γ-Al_2O_3催化剂不仅活性远远高于450℃还原的Fe/γ-Al_2O_3,而且前者在反应过程中有乙烯和乙烷生成,后者则只有甲烷生成。经250℃还原的Fe/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高于450℃还原的Fe/分子筛催化剂,而且前者在反应过程中有乙烯、乙烷和丙烯生成,后者则只有甲烷生成。紫外漫反射谱和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较温和条件下活化的催化剂上有金属于属键骨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7.
Fe(110)面上直接在室温时吸附的CO同先在170 K吸附然后升温到室温的CO吸附有所不同. 前者有解离而后者无解离; 另外, 前者的饱和吸附量比后者低. 这可以用前者发生了解离来解释. 根据以上结果, 提出了以下的设想, Fe(110)面上的CO解离除了需要足够的热能而外, 还需要在表面的吸附位上有邻近的其它未被覆盖Fe原子的存在, 即需要一定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利用透射积分法,在聚合二茂铁研究中发现,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得到超精细参数,而且能够得到一般拟合方法得不到的另外两个重要参数—样品的无反冲分数和相应的德拜温度,由此能进一步了解到样品在结合中晶格的质量及化学键的强弱,为穆斯堡尔谱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9.
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和程序升温还原(TPR)以及过渡应答(TR)等动态手段研究Ni/Al_2O_3催化剂表面上CO氢化反应的活性位状况。结果表明, 催化剂表面存在两种类型的活性位。其中A位来自表面上的聚晶体Ni, B位来自Ni与载体Al_2O_3强相互作用形成的Ni-Al化合物。实验结果还表明, CO在两个活性位都有吸附, 但在有H_2参与的条件下, 会影响二个活性位上的CO吸附量。  相似文献   
130.
Cu,Pd-ZSM-5上NO分解和CO氧化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交换Cu,pd-ZSM-5催化剂(Cu交换度为105%,Pd交换度分别为3.4%和33%)对CO氧化反应有活性增强作用,对NO分解反应不存在增强效应.双交换催化剂在于交换程序不同,而表面物种不同,活性组分的分布状态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活性.先交换Cu,400℃焙烧后再交换pd的Cu-Pd-ZSM-5催化剂,对上述两类反应的活性存双组分催化剂中均为最高.H_2-TPR谱表明,共交换的Cu-Pd-ZSM-5中尚有部分CuCl+占据了部分交换位置,而使CO氧化活性稍有下降.N_2-DTA和H_2-TPR谱结果表明,Pd交换到Cu-ZSM-5中后,抑制了吸附水和水合铜化合物的形成,由此提高了在200—300℃时氧的吸附量.后者的大小和CO氧化活性有顺变关系.N_2-DTA谱中340—445℃的放热峰可能分别表征了和NO分解活性有关的铜氧桥或把氧桥的形成,该放热峰的峰温愈低,峰面积愈大,则NO分解活性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