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21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N,N-二甲胺基萘取代的黄酮母核(3)为荧光报告基团的“关-开”型丁酰胆碱酯酶(BChE)荧光探针(4a),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探针4a能够快速地对BChE产生特异性响应,在pH=8.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574 nm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同时肉眼可见溶液颜色的改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HRMS对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BChE可使探针的酯键发生断裂,生成具有强荧光的黄酮母核(3)。此外,探针4a可用于检测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BChE并进行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42.
有机磷神经性毒剂(OPNA)是一类速杀性化学战剂,人员中毒后通过溯源检测来确定OPNA种类和剂量对于毒剂使用指证和人员救治非常重要。当前大部分溯源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因依赖大型设备限于实验室,不便于现场检测。随着现场快速检测(POCT)技术的发展和新识别分子的开发,大量OPNA中毒溯源现场检测技术被建立和应用。本文主要基于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特异性识别和直接生化反应原理从3方面分析总结了OPNA中毒溯源POCT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3.
有机磷对胆碱酯酶作用影响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有机磷抑制人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以及猪和牛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发现人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对有机磷较为敏感,结果表明,该方法既灵敏又稳定。  相似文献   
44.
丁海波  范彩霞 《甘肃科技》2014,(13):141-142
探讨了有机磷农药在大鼠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速度及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相关变化。取180~200g的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成6组,A(正常对照)、B(常规灌胃)、C(胃内注药)、D(小肠内注药)、E(盲肠内注药)、F(结肠内注药)。A、B经腹腔麻醉后进行假手术,A组灌胃0.5mL灭菌水,B组灌胃敌敌畏+灭菌水0.5mL;C、D、E、F组通过腹腔麻醉手术,分别于胃、小肠、盲肠、结肠内注敌敌畏+灭菌水0.5mL,注药后2、4、6、8、10、12min每组随机取2只各采血3~5mL,检测血清AChE。各组血清AChE统计分析,A、C、D与各组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E、F组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流涎、肌颤出现时间单因素方差分析,A、B、C、D分别与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F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2、4、6、8、10、12min血清胆碱酯酶比较,除E、F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外,各组比较及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敌敌畏在小肠吸收最快,盲肠和结肠次之,胃内吸收速度最慢,常规灌胃后早期已经有一部分毒物进入小肠,而小肠是毒素被持续吸收并引起中毒危害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45.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结合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单胺氧化酶(MAO)组化方法,对乌鳢尾部神经分沁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在尾部脊髓中可以观察到一些HRP标记的神经分泌细胞和HRP标记末梢。有些标记末梢终止于脊髓中央管,少量终止于腹面脊膜。尾垂体中也有许多HRP标记末梢。2.神经分泌细胞细胞体中的HRP颗粒在电镜下呈圆形、短管状和哑铃状。3.神经分泌细胞体显示AChE活性,并定位于核膜、粗面内质网上。4.神经分泌细胞体周围尚显示MAO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