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化学   33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2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合成乳酸OCA和扁桃酸OCA单体,用DMAP引发乳酸OCA和扁桃酸OCA开环共聚合成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聚扁桃酸共聚物,通过调节聚合共聚单体的比例,可得到分子量从3 62011 800 g/mol不等的共聚物,实现了分子量可控的目的.使用1H NMR、GPC、DSC、TEM、XRD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所得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等均得到改善.并对轮状病毒进行负载制备成载药微球,对其降解行为进行研究,为药物控制释放提供一类新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72.
为了获得一种毒性低、可降解的药物载体,以Sn(Oct)2为催化剂,以1,4-丁二醇和丙交酯为原料,使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乳酸(PLA),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偶联小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2000Da),合成了阳离子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PLA-PEI,PE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脂溶性的PEA为基本材料,制备了疏水性核装载疏水性药物多西紫杉醇(DTX),壳为亲水性聚乙烯亚胺的阳离子纳米粒,并对PEA/DTX纳米粒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考察,包括粒度分布、形貌、电位、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和细胞摄取。  相似文献   
73.
利用熔体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并添加蔗糖脂肪酸酯(SE)细化电纺纤维减少降解率。对纤维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吸油倍率和油水选择性等表征测试,结果表明,PLA/SE纤维平均直径最细达到173μm,对水接触角在135°~140°;纯PLA纤维对机油、原油、柴油、花生油的吸附倍率分别为99、72、56和66g/g,而PLA/SE纤维对这些油品的吸油倍率分别为129、98、63和87g/g,明显高于纯PLA纤维;PLA/SE纤维的油水吸附选择性高达1000倍,同时具有良好的浮力和一定的可重复使用性;另外,温度对纤维的吸油倍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4.
随着国家减塑令的发布,开发聚乳酸(PLA)等生物可降解材料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对合成聚乳酸的不同方法进行了讨论.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已成为获得高分子量聚乳酸的最常用方法.因此,重点介绍了用于丙交酯开环聚合的催化剂设计,并阐述了聚合的机理,希望能为设计开发低毒性、高选择性的催化体系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5.
聚乳酸样用硝酸-硫酸消解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聚乳酸样品中锡的残留量.用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方法检出限0.23 mg·L-1,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10 mg·L-1,相关系数为0.996 8,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6.9%.方法满足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可用于测定辅料聚乳酸中残留锡.  相似文献   
76.
采用淬火法制备聚乳酸(PLA)非晶薄膜,并利用原位显微红外光谱在线研究PLA非晶薄膜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结构演化.结果表明,PLA非晶薄膜存在一个临界结晶温度,当退火温度高于临界结晶温度时,PLA非晶薄膜可以通过分子链的局部调整实现冷结晶,反之,不能发生冷结晶;在冷结晶过程中先出现中间相,随后发生中间相-晶体相的转变;中间相是通过分子链的构象调整和分子链间的堆砌调整产生的,退火温度越高,中间相出现得越早,最终得到的晶体结构越规整.  相似文献   
77.
使用氯化亚锡/对甲苯磺酸(SnCl2/TSA)复合催化剂对聚乳酸熔融/固相聚合进行研究,通过使用乌氏粘度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聚乳酸产品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聚乳酸熔融聚合过程中,使用的复合催化剂总含量为0.6%(wt)(SnCl_2和TSA分别为0.3%(wt)),能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低聚物。使用单一组分0.5wt%的SnCl_2作催化剂,以熔融聚合获得的低聚物为原料进行固相聚合后,获得的聚乳酸粘均分子量是熔融聚合的3.7倍,且其相对分子量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8.
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CUR-CAP/PLGA复合静电纺丝纤维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并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复合静电纺丝纤维膜的直径具有纳米结构,复合薄膜中,3种物质很好的混合在一起,没有发生化学键的结合.细胞实验检测结果显示,CUR-CAP/PLGA复合膜有助于细胞在其表面的生长及增殖,当姜黄素的质量分数为3%、氯霉素的质量分数为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环氧呋喃树脂反应增容改性聚乳酸/淀粉复合材料,对索氏提取法得到的淀粉进行1H-NMR、FTIR、XPS和静态接触角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环氧呋喃树脂(FER)与淀粉及聚乳酸(PLA)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起到反应性增容的作用.另外,利用SEM、万能材料试验机和DSC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机械性能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R能够显著改善PLA和淀粉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在保持PLA高强度高模量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PLA/starch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80.
聚乳酸的直接缩聚制备及其异氰酸酯扩链探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真空直接缩聚和溶剂回流带水的方法制备了聚L-乳酸,利用真空直接缩聚,在185℃Pa的真空下反应18h,产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700,在常压下以苯甲醚 为溶剂在180℃回流36h,产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9000,上述产物通过1,6-己撑二异氰酸酯(HDI)扩链,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可达31000和63000。经扩链后,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辛酸亚锡对扩链反应有明显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