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化学   34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2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多巴胺亲水改性和静电喷雾技术制备定向导水纸尿裤面层材料。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纸尿裤面层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材料的水接触角、芯吸高度、耐水压和液态水分管理能力,以研究多巴胺亲水改性和静电喷雾时间对材料定向导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巴胺亲水改性30 min后,单面疏水剂电喷60 min,该工艺所制备的纸尿裤面层材料从电喷面至未电喷面(正向)的液态水单向传递指数可达1 409.04%,反向耐水压为232 Pa,具有优异的定向导水能力。  相似文献   
112.
以硫酸庆大霉素为囊心物质,采用复乳法制备了硫酸庆大霉素-聚乳酸微球(gentamycin sulfate-polylactic acid-microspheres,GTMS-PLA-MS),比较了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得微球的差异.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微球外观呈球形并且多孔,两种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6.67 μm和11.70μm,药物包封率分别为37.52%和49.19%.用差热分析法(DTA)分析微球得知,硫酸庆大霉素与聚乳酸两种物质相互融为一体.以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药介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微球在最初20 min有突释效应,此后是缓慢释药,最终累积释药量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3.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对聚乳酸的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三醇和癸二酸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制得了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并用其预聚物(p-PGS)对聚L-丙交酯(PLLA)进行共混改性.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法对P-PGS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改性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两相相容性、亲水性能和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P-PGS具有支化分子结构,分散系数约为2.7;共混改性后的材料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均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率从7 %显著提高到150%左右;PLLA/PGS属于海岛式共混结构,PGS以小于10μm的尺寸均匀分布在PLLA基体中;共混后材料的亲水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且几乎保持了PLLA原有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4.
滴定沉淀法制备了SO42-/TiO2-Ce4+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得到了可作为直接法合成聚乳酸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硫酸浸渍浓度1.0 mol/L,Ce4+浓度0.08 mol/L,浸渍时间10 h,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 h,并将该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于直接催化合成聚乳酸。考察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催化剂用量及聚合压力对聚乳酸合成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乳酸质量的0.174%,先在120℃,2 000 Pa下预聚5 h,然后在180℃,1 000 Pa下聚合15 h,最后在120℃,500 Pa下聚合20 h,得到的聚乳酸分子量为1.39×104。  相似文献   
115.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利用溶液共混法将三种聚笼形多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分别与聚左旋乳酸(PLLA)进行共混,制备了不同POSS含量的单氨基POSS(POSS-NH2)/PLLA、POSS接枝聚乙二醇(POSS-PEG)/PLLA和POSS接枝聚乳酸(POSS-g-PLLA)/PLLA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偏光显微镜(POM) 分别对复合材料的本体结晶行为、热稳定性及结晶形貌和生长速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加入不同质量分数(1 wt%, 5 wt%, 10 wt%)的POSS-PEG时,PLLA的结晶能力均得到改善,而POSS-NH2和POSS-g-PLLA仅在质量分数较低(1wt%)时对PLLA起成核剂的作用,具有较高质量分数时会阻碍PLLA分子链段的运动,从而限制其结晶。三种复合材料中仅POSS-PEG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LLA的热稳定性,利用POM观察球晶生长过程发现POSS-PEG的加入提高了PLLA的球晶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16.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氧化锌(ZnO)/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载药微纳米纤维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元素组成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抗菌实验评价了复合膜的抗菌性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复合膜在体外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显示,以物理共混的方式将ZnO和氢溴酸高乌甲素(LAH)成功载入复合微纳米纤维;与PLA/PCL复合微纳米纤维膜相比,ZnO/PLA/PCL复合微纳米纤维膜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效率。当ZnO含量为10%(wt)时,复合微纳米纤维膜具有最佳的抗菌性能;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ZnO/PLA/PCL复合微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17.
氨基酸改性聚乳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改善聚乳酸降解速度慢、细胞亲和性差等方面的不足,氨基酸对聚乳酸的改性工作正在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氨基酸对聚乳酸改性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氨基酸改性聚乳酸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其中,较为常见的改性方法是合成聚(乳酸-氨基酸).展望氨基酸改性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的未来,降低合成成本是广泛应用的关键.因此,虽然目前广泛应用的聚(乳酸-氨基酸)合成途径是氨基酸环状衍生物(尤其是吗啉-2,5-二酮)开环聚合法,但经济有效地以氨基酸、乳酸等为原料的直接聚合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8.
功能化聚乳酸微球改性聚乳酸膜片表面及其细胞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亲三嵌段共聚物PEO PPO PEO及其氨基酸、多肽RGD衍生物作为微球制备过程中的表面稳定剂 ,低分子量的聚乳酸作为成核材料 ,采用o w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表面含不同氨基酸的聚乳酸微球 ,荧光标记手段证明了氨基酸存在于微球的表面 ;利用溶胀嵌入固定法将微球固定到具有生物惰性聚乳酸膜片表面 ,制备得到了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微球改性聚乳酸生物惰性膜片 ;成骨细胞相容性测试表明 ,氨基酸尤其是多肽RGD在生物惰性聚乳酸表面的引入能较大程度地提高聚乳酸生物惰性表面的细胞相容性 ,能较好地诱导细胞行为如细胞粘附、增殖等过程的发生 ,为实现对细胞行为的诱导控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相似文献   
119.
聚乳酸/羧基化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聚乳酸/羧基化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相形态、热性能和结晶形态.结果显示,共混物熔体冷却时,聚乳酸和羧基化聚丙烯均形成球晶,但羧基化聚丙烯球晶较大而十字消光较暗,聚乳酸球晶尺寸较小而十字消光较亮,且聚乳酸球晶产生规则的、不连续的同心环线——裂纹,裂纹厚度约为1~2μm,且裂纹内部有微纤存在.当聚乳酸含量≤50%时,由于聚丙烯上羧基的存在而使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热分解温度的变化是聚丙烯上的羧基、聚乳酸和聚丙烯骨架分解三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少量聚乳酸能够明显提高共混物中聚丙烯上羧基的热稳定性.共混物中的羧基化聚丙烯组分可以发挥稀释剂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了聚乳酸的冷结晶温度.聚乳酸含量≥50%时,共混熔体降温时DSC谱图中聚乳酸和羧基化聚丙烯分别结晶,而聚乳酸含量<50%时,只观察到羧基化聚丙烯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120.
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共溶刺,将两种极性不同的生物医用高分子L-聚乳酸(PLLA)与低分子量壳聚糖混合在一起.扫描电镜(SEM)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组分共混时存在着明显的相分离.当壳聚糖含量在2%以内时,壳聚糖相在共混膜中呈现空心圆状的图案,空心圆的直径为几微米.PLLA用DMSO溶解后,在重新干燥的过程中,PLLA的堆积结构会发生变化,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55.5℃变为34℃.共混膜中混入的壳聚糖含量在2%以内时,在保持的聚乳酸的力学性能的同时。可以降低聚乳酸的接触角。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