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4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28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以李清照的词为研究对象,以许渊冲对其词的翻译为例证,提出以模仿、移情、象征和拟人等美学翻译方法来再现李清照词中意境之美感。这些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在汉英翻译中完美地再现中国古诗词意境之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国绚丽灿烂的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62.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设计有一定动感、美感、情感的语文教学过程十分重要,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3.
论《美的根源及其性质的哲学探讨》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在其著作《美的根源及其性质的哲学探讨》中对美的根源、美的本质及其对美感判断分歧的原因的分析都有独特的美学意义。他的思考和探讨有力地推动了西方美学向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4.
周向宇 《数学学报》2022,(4):581-598
本文将阐释与揭示中国古代数学对华夏文明的贡献,除了对物质文明的贡献,特别是对国学、语言、文化等的影响与贡献;中华文化对数学的推崇与影响、中华经典中的数学;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其对现代数学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考察和总结数学家对数学美的美感体验,讨论了数学美感在数学创造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和方法功能,论述了数学美感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6.
小学语文教学的诗意是可以理解为“创造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意境”.还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学生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学生心向自然的情愫,让语文成为人性的语文——师生相互熏陶,灵魂交融,沉浸于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之中,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但传统语文教育却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具体表现在:重视书面语言学习,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现实生活对语文教育的需求;重视伦理灌输教育,忽视文学教育.“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让我们努力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诗人,奏响他们心中诗的琴弦.  相似文献   
67.
艾洪星 《科技信息》2011,(7):I0199-I0199,I0202
技校数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调整教学内容,降低知识难度,与专业课教学相联系,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方法,加强学生辅导和作业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8.
区县竞争力的提高,要依靠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在吸引和保持成功型企业的同时,在维持或提高该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准和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公共财力。热点就是"炽热焦点"。社会有许多热点,"创新热点"是关注"创新源泉的炽热焦点"。它关注当地已经存在的具有地理临近性的价值链网络,热心构  相似文献   
69.
工具(毛笔)的“主体化”,是提出“书法艺术的触觉美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起点.毛笔既然经由书法艺术家的锤炼而演变为人的“肢体”和“器官”,自然就可以考虑对书家们来说深有感触而又不曾被归纳、被理论提升的“触觉美”的问题.“人器合一”使人性通于笔性,笔性表现人性.执笔在手,仿佛就如同接通了勾通内外宇宙的天线.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美是具体感性的形象”说提出质疑,认为事物是不是美,关键在它实际上能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体验;抽象事物是从客观世界中具体感性事物抽象、概括而来,是客观世界中具体感性事物的公共形式;根据形式对客观世界中具体感性事物和主体心理能力的关系,将形式划分为三个级别,从而确立抽象事物的美的地位;最后论证抽象事物引起美感体验的心理机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