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1.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与特征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波特提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  相似文献   
22.
《科学世界》2008,(4):85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列曼教授认为:“人们患病的原因,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中,既包括了躯体方面、也包括了心理方面的标准。他们认为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3.
《世界知识》2011,(20):12-12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10月6日公布2011~2012年度全球大学排行榜,美国哈佛大学首次遭“排挤”,落至第二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荣膺榜首。  相似文献   
24.
《中国西部科技》2010,9(5):54-54
<正>[新华网]用管道运送水和石油等流体时产生的旋涡会造成阻力,增加运输能耗。一个由德国和美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最新开发一种能够消除旋涡的管道流体运输法,可大大降低运输能耗。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  相似文献   
25.
丘成桐的一生都与数学为友,被人称为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他成名很早,在26岁时就已在数学领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几何、拓扑以及理论物理界,他是绝对的明星.这些成就了丘成桐一生的辉煌.有人说,他似乎为数学而生,而数学也因他变得更迷人.然而,数学不是他关注的唯一领域,他也不单纯是一个顶级学者.自1979年受华罗庚之邀回国访问以来,丘成桐就不遗余力地为提高中国教育水平特别是数学水平而奔忙,而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尖锐批评,更让他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6.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中学生开始。12月19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与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共同发起设立的“丘成桐数学奖”在杭州签约,第一个面向全球华裔中学生的数学奖诞生。丘成桐及其特邀的海内外著名数学家组成的国际化评审委员会是最大的亮点,摘取该奖项的中学生有望获得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入门券”。  相似文献   
27.
<正>北京时间3月18日凌晨,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宣布,架设在南极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器BICEP2捕捉到了宇宙暴涨时期遗留下来的宇宙原初引力波。这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以来,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这一发现无疑进一步夯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两大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基础。多年以来,包括欧空局的普朗克卫星在内的全球多个天文台都在寻找原初引力波,然而这一次还是  相似文献   
28.
杨洪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3):286-286
水杉现存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中南地区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一发现是中美两国科学家密切合作的结果.在水杉发现后的短短数年内,通过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水杉被引种到北美各地和世界各国植物园.美国因此成为水杉的“第二故乡”,被美国哈佛大学树木园评为20世纪的“世纪树”.  相似文献   
29.
同侪教学--基于建构主义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物理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楠 《物理通报》2005,(11):27-28
同侪教学(peer instruction)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针对传统大学物理教学的缺失,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已在百所大学,经历了长达10年的实践探索.从教育信息学的角度看,在传统的讲授式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呈现教学材料,学生则要求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这样,知识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既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又缺乏学生间的交流.“同侪”,意思是同类的人.  相似文献   
30.
《世界博览》2009,(14):9-9
美国哈佛大学资深中国历史学家、哈佛研究学社主任裴宜理(Elizabeth Perry)半年前在《亚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重新评价中国革命》文章。该期的《亚洲研究》封面选用的是中国文革时期样板戏的宣传画,裴宜理文章内也选用了《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作为插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