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化学   10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物理学   16篇
综合类   6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蒋玲  李淑勉  李占才  李洋 《光谱实验室》2012,29(4):2032-2036
以造纸污泥中提取的木质素和二乙基环氧丙基胺(简称环氧胺单体)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木质素胺絮凝剂(DL),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1.5mo1·L-1NaOH为催化剂,木质素和环氧胺单体的质量比为1:1,于70℃下接枝反应2h时,所得絮凝剂DL对3种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分别可达89.66%、74.10%和89.84%,通过比较DL与木质素的絮凝效果以及絮体微观形貌,对DL的絮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目前各油田聚合物驱转为水驱后,一般出现含水上升快,产油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以及油层内残余的大量聚合物未得到利用,而目前开发的残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存在一些缺点,未得到推广应用,研制出新型复合处理剂JY-8。新型复合处理剂JY-8可与聚合物形成强度较高的凝胶体,将地层内残余聚合物有效地固定和絮凝,是很好的固定剂和絮凝剂,实现了“二剂合一”,达到对地层进行深部调剖、驱油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复合处理剂JY-8的加量等可调节成胶时间和凝胶强度。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表明,与以前的技术相比,复合处理剂JY-8可使油层内的残余聚合物利用率从原来的8%提高到15.65%,使聚合物驱后续水驱的采收率增加值从原来的10.33%提高到18.1%,在油井上起到了很好的增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3.
面临震后成都市沙河段微污染原水的水质情况,提供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并为给水厂的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提供依据,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活性炭投加量和投炭点。结果表明,投加点在流程上越靠前越有利于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充分发挥;活性炭与混凝剂的竞争吸附现象并不明显。活性炭的投量需根据不同水质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针对成都沙河段的原水水质,试验所确定的活性炭最佳投加量为10~15mg/L。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自制粉煤灰絮凝剂的絮凝吸附作用对矿井水中硫酸根的去除效果.通过实验,发现采用Ca(OH)<,2>+自制粉煤灰絮凝剂+PAM的药剂投加方式,对矿井水中硫酸根的絮凝吸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的筛选鉴定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g/L的葡萄糖和2.0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剂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106.
分离一株具有强絮凝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F2,絮凝率达84%,构建了絮凝基因组文库.筛选文库获得一株表达絮凝活性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FC2,序列分析得出该克隆序列为新的絮凝基因.红外光谱分析证明FC2的絮凝有效成分与F2一致,说明FC2絮凝性状遗传于原絮凝菌F2.依据不同糖对其絮凝水平的抑制,将克隆菌确定为FLO1型絮凝菌.并研究了该絮凝型菌株的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FLO1型菌絮凝只受甘露糖抑制,对Ca2+浓度、pH值、温度和放置时间只有一定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聚丙烯酸钠(PAAS)对镁铝型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的胶体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利用总有机碳(TOC)分析技术测定了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量, 并利用ζ电位表征了LDH颗粒的电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在质量分数为1%的LDH水分散体系中加入0.006~2.400 mmol/L PAAS, 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 LDH-PAAS混合体系出现了絮凝-分散-再絮凝变化. 同时, 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 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导致颗粒ζ电位由正减至0, 并进一步负向增加, 颗粒间静电斥力先减小后增加, 因此体系先絮凝再分散. 随着LDH颗粒负电性的进一步增强, 未吸附的PAAS引发颗粒间产生的空缺引力成为体系再次絮凝的主要原因. 对吸附PAAS的LDH颗粒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PAAS主要通过-COO-与LDH的相互作用而吸附在颗粒上.  相似文献   
108.
王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9):2453-2456
结合分形理论对絮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当原水浊度为100 NTU,絮凝时间为12 min,絮凝剂投加量为18 mg.L-1时,经六角孔网格絮凝设备处理后出水水质良好。絮体在絮凝的前期、中期和末期有着良好的形态特征,其分形维数分别为2.080 2、2.208 7和2.135 6,说明了在絮凝过程的前期、中期和末期,絮体密实,空隙率小,密度随之变大,不易被水流的剪切力剪碎,沉降性能好。絮体分形维数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大。投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絮体分形维数开始减小,所以存在一个较为经济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109.
将壳聚糖改性合成壳聚糖季铵盐用于炼油废水的絮凝处理 .实验表明 ,其投药量少 ,除油除浊效率高 .对絮凝后的上清液进行硫酸盐还原菌检测 ,结果表明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壳聚糖季铵盐絮凝—杀菌共同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0.
冷轧乳化液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学法处理乳化液的关键是破乳,而破乳首先要解决絮凝问题,对一些不成功的破乳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种可行方法,并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