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63篇
  免费   1745篇
  国内免费   4094篇
化学   6752篇
晶体学   109篇
力学   671篇
综合类   353篇
数学   3157篇
物理学   3182篇
综合类   19478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663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551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926篇
  2014年   1968篇
  2013年   1457篇
  2012年   1697篇
  2011年   1850篇
  2010年   1732篇
  2009年   1650篇
  2008年   1961篇
  2007年   1631篇
  2006年   1558篇
  2005年   1504篇
  2004年   1374篇
  2003年   1178篇
  2002年   1138篇
  2001年   1077篇
  2000年   867篇
  1999年   728篇
  1998年   632篇
  1997年   600篇
  1996年   566篇
  1995年   567篇
  1994年   470篇
  1993年   403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320篇
  1989年   293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40年   3篇
  1932年   1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TRS方法对双奇核164Lu的位能面进行了计算,确认了164Lu核的一条三轴超形变带,结果与实验较好地符合,同时指出了三轴超形变带的一个具体的组态  相似文献   
72.
本文报道三方向醚-酰胺键型多官能团分枝状大分子(Cascade)的合成.目标化合物以甘油、硝基甲烷为三方向起始核心,以从季碳原子三倍对称分散的化合物1~3为分支侧链.通过醚键进行空间延伸,以酰胺键进行分枝连接,经过一代或两代,所合成的分枝状大分子的末端官能团数是原起始核心的三倍或九倍.本文可为进一步的分枝反应提供基本的设计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73.
阎江  谢绳武 《光学学报》1998,18(10):295-1299
报道了KDP晶体中的三倍频产生的实验研究,计算了比较了直接三倍频过程和级联过程对KDP晶体三阶有效非线性系数的贡献,并探讨了KDP作为非线性晶体材料三阶非线性系数测量基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引进了一般形式的拉丁矩阵,并讨论了相互正交的拉丁矩阵个数的上下界。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一类对称的三次微分系统进行探讨,对每个奇点导出表示其鞍结性的型号公式。给出(K3)所有的六种全局相图。  相似文献   
76.
关于三商映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寿 《数学进展》1998,27(2):97-102
三商映射是完备映射和开映射的共同推广。本文综述三商映射的理论,论术这三商映射,开映射,紧覆盖映射,诱导完备映之间的一些转换关系,提出了几个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将方酸与芳香胺反应制得芳香族异方酸酰胺,再与脂肪胺交换反应制得了脂肪族异方酸酰胺,实现了两步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完成的一锅合成法,是制备脂肪族异方酸酰胺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在回归分析中,随机误差是否存在方差齐性是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方差齐性假设并不总是正确的,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中关于异方差的诊断问题已有许多讨论([1],[2],[4],[5])。本文在韦博成(1995)讨论了加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用随机系数的方法,讨论随机权函数非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异方差检验问题,得到了方差齐性检验的似然比统计量和score统计量,同时,当模型存在异方差时,本文给出了估计方差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9.
报道了一种弥散型金属薄膜逾渗系统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结果。从实验发现这种新型的逾渗系统具有异常的R-I关系、三次谐波系数与独特的电流临界规律。分析表明:这些特性与此类薄膜逾渗结构随电流增大而逐渐变化的过程有关,是由沿膜横向逐渐变化的局域隧道电流(LDTC)与跳跃电导(LDHC)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