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1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6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中扬子二叠系碳酸盐岩岩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2.
南海,因其具有的诸多科学特性,是当前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区域。南海有多大年纪了?沧海桑田的构造变化,对南海有着什么样的影响?2014年1~3月,IODP349航次在南海各点位钻探,船上的科学家们将一根根钻管连接起来,再打入4000米水深的南海海底。他们期待着,由此获得的岩心,能够给上述问题提供最新和最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3.
基于岩芯定量描述和FMI成像测井资料的系统统计和分析,明确了轮古7试验区奥陶系潜山构造裂缝基本特征.本区构造裂缝以NE-SW走向为主,总体上较发育但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区局部集中分布.构造裂缝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潜山面以下0—150m范围内,以发育中-高角度缝为主.构造裂缝充填物主要为泥质和方解石,充填缝占60.6%.发育在潜山面附近的裂缝常被泥质半-全充填,而与岩溶作用有关的洞顶缝为未充填或方解石半充填.钻井统计表明本区裂缝型储层所占比重较大,达到44.9%.构造裂缝发育带与中-小型洞穴发育区叠合位置易发育缝洞型储集体,这也是本区今后优选上钻的重要目标,比较合适的井型为水平井或大斜度井.轮古7试验区构造裂缝易沟通下部水体,导致油井快速见水并影响原油采收率,因此开发过程中要及时根据油井生产动态特征采取合理措施控水增油.预测了13个构造裂缝比较发育的区域,优选出5个为缝洞型储层钻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204.
针对塔中北斜坡碳酸盐岩内多期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裂缝,研究了采用叠前P波方位AVO反演和叠后相干属性相结合的裂缝分布特征预测方法。结果显示,塔中北斜坡碳酸盐岩内发育单组裂缝和多组裂缝,叠后相干属性预测的裂缝多与断裂控制的裂缝分布一致,这些裂缝多发育在断裂破碎带中,由于断裂附近为两个方向的应力释放区,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都易发育,易形成多组裂缝;叠前P波方位AVO反演预测的裂缝多分布在隆起、背斜顶部,由于隆起、背斜等构造带主要受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易形成单个方向的裂缝(单组裂缝)。结果表明,叠后预测能够表述裂缝与断裂之间的关系,而叠前预测则能够补充表述断裂之间的裂缝分布,两者结合的预测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揭示裂缝分布特征,且与塔中北斜坡的地质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5.
中晚奥陶世塔中I号坡折带处于台地边缘相带的礁滩镶边体系中,发育了多个礁(丘)、滩的沉积旋回组合,总厚达100~300m,其单个旋回的礁、滩体皆为有利的油气储集体。研究表明,该区礁滩体岩性、岩相的组合是储层发育的重要基础;礁型岩性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变化所控制的成岩早期暴露溶蚀是控制储层发育分布的主要因素;多期油气运聚及其伴随的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改善了礁滩体储层孔隙的储集性能;后期构造破裂作用增加了礁滩体储层的连通性和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206.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主要油气产层.利用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可分析影响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因素.中-下奥陶统的碳酸盐岩可在垂向上把δ13C和δ18O值的变化趋势划分为三段,二者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中-上奥陶统岩层碳氧稳定同位素比值明显下降,证明中-下奥陶统经历过一次短暂的抬升暴露和随后的大面积海水加深淹没事件.海水淹没时期,大量C转到海水之中,海水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的δ13C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7.
华南板块晚奥陶世到早志留世冰川事件前后所记录的碳酸盐岩,其地理分布和成因依时而变.文中所讨论的5个时间片段实例包括:晚奥陶世凯迪晚期(全球暖期)华夏古陆北缘浙赣台地上的珊瑚层孔海绵-菌藻类礁组合;凯迪末期(冰川初期)扬子地台西缘川西汉源康滇古陆边缘的隐藻-钙藻灰泥丘;奥陶纪末赫南特期(主冰期)广布于上扬子区的观音桥层灰岩分远岸冷水型和近岸局部暖水型;志留纪初鲁丹早期(冰川消融)灰岩在黔中古陆边缘首现,之后鲁丹晚期向生物层复苏.这些例证显现出华南近岸区的碳酸盐岩建造特征对奥陶志留纪之交主冰期前和主冰期后全球暖期的响应更加明显.在主冰期,古陆对来自高纬度地区凉水团具阻障作用,暖/凉水型碳酸盐岩生产力和沉积相分异显著,海水降温主要发生于远岸区,而滇黔桂古陆的近岸区仍然局部地维持着暖水沉积;主冰期后的海进也许是快速的,但要回暖到适宜造礁的程度则是缓慢的.  相似文献   
208.
饱和水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温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度是影响岩石孔隙流体核磁共振弛豫的因素之一.选取一组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人造碳酸钙、储层贝瑞砂岩以及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温度25~90℃),考察温度对弛豫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饱和水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温度对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的影响不同.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和储层贝瑞砂岩的核磁共振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水的人造碳酸钙和储层碳酸盐岩的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在利用室温下得到的实验测量结果对储层温度下的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刻度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济阳坳陷孤岛碳酸盐岩潜山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孤岛潜山最早形成于中生代.在新生代拉张环境下,由于孤西、孤南和孤北断层的夹持,孤岛潜山持续凸起,至馆陶组沉积期才被地层全面披覆形成潜山披覆构造.孤岛潜山下古生界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长期处于隆起状态,受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作用的影响,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形成了奥陶系八陡山组或上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和多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内幕储层.孤岛潜山处在渤南、孤北和孤南洼陷之间,长期为油气的指向区,孤西断层、孤南断层、孤北断层、不整合面及裂缝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的疏导体系.但潜山顶部存在一个"天窗",使得油气不能大规模聚集.  相似文献   
210.
由于塔河六区奥陶系碳酸盐油藏的缝洞结构复杂,导致在成藏过程流体分布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了解清楚目前单元流体分布形式对油田后面的开发工作(保证稳产,增产等工作制度的调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动态资料(钻井,测井,地震,生产动态资料)等,研究塔河6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目前的油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