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7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1922篇
化学   3554篇
晶体学   140篇
力学   100篇
综合类   82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829篇
综合类   373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采用液相沉积法, 用铜的无机与有机酸盐对β, Y,丝光沸石进行表面修饰, 以萘的异丙基化反应评价HY,Hb,HM,HMCM-22以及改性沸石的催化反应性能. 用129Xe NMR研究铜在沸石表面的分散状态, 并与改性沸石的催化性能相关联, 探讨影响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原因. 催化剂的反应性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顺序为HY > Hb > HMCM-22 > HM. Cu改性使HY和Hβ的催化性能明显改善,CuHβ系列的萘转化率最高达60%,β,β'-选择性达70%,CuHY系列则分别为97%和69%. 己酸铜和辛酸铜对β,Y沸石具有良好的表面与孔口修饰作用. 129Xe NMR研究结果证明CuHβ沸石中的两种孔道对Xe来说是畅通的,处于不同吸附位的Xe之间存在快速化学交换,微孔中存在Cu2+的强吸附位点,Cu2+离子也是反应的活性位点,且Cu2+和Cu+共存于孔道中,与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62.
63.
64.
Sm2O3对Ni/海泡石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的Ni-Sm/海泡石催化剂,以二氧化碳甲烷化为探针反应,TPR,XPS及CS2中毒为手段,研究了Sm2O3对Ni/海泡石催化剂的改性机制。结果表明,Sm2O3的加入提高了Ni/海泡石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抗毒能力,增加了表面镍原子的分散度及催化剂的活性原子数;Sm2O3的影响既有电子效应,又有几何效应,但以电子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65.
三齿单核三(3,5-二甲基-1-吡唑)硼氢钼配合物Tp*Mo(O)Cl2 (1)(Tp*=三(3,5-二甲基-1-吡唑)硼氢HB(C3H(Me2)N2)3)与含硫族元素碳硼烷的锂盐[(THF)2LiE2C2B10H10(THF)]<  相似文献   
66.
采用马来酸酐、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基丙烯酸酯对聚丙烯进行改性。以自由基反应机理为基础,讨论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改性试剂的种类、用量等因素对改性PP凝胶含量及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力学性能的优选条件。得到了力学性能优良的改性PP,为其进一步功能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7.
郭登峰  潘剑波 《分析化学》2004,32(12):1699-1699
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是由7个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合物。近年来。环糊精衍生物以其高选择性,适用范围广而成为气相色谱手性分离研究中发展最快的固定相。本研究采用全烷基化和部分酰基化方法合成了两种环糊精衍生物,2,3,6-O-三丁基-β-CD(TB-β-CD)和2,6-O-3-O-三氟乙酰基β-CD(DB-TFA-β-CD),硫酸钡微晶对玻璃毛细管内壁进行改性,用上述两种固定相和中等极性的聚硅氧烷OV-1701混合制备出柱效高、热稳定性好的手性石英毛细管柱,并研究了色谱柱的选择性能。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β-蒎烯和马来酸酐的烯反应、溶剂中自由基共聚反应和本体热共聚反应,得到了β-蒎烯和马来酸酐烯反应产物和共聚产物,并用IR、1H NMR、13C NMR、GPC、DSC进行表征,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溶剂体系、单体配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对聚合物进行皂化改性,测量了皂化物浓度对水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正> 随着免疫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中的发展和应用,七十年代后期由高聚物制成的乳胶或球珠作为免疫载体亦得到较快的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有多种产品问世,其中聚苯乙烯球珠及检测板、盒国外已有专厂生产。 由于聚苯乙烯球珠对免疫体、酶等的固定系物理吸附,在制备及检测过程中,这些蛋  相似文献   
70.
The synergism of 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copolymer (EPDM) and dicumyl peroxide (DCP, a crosslinking agent) in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poly(vinyl chloride) (PVC) blends was investigated. When EDPM and DCP are added to the blends simultaneously, the tensile properties could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for the blends with LDPE matrix. For example, incorporation of 10/1 (mass ratio) EPDM/DCP improve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LDPE/PVC (mass ratio 80/20) blend from 7.9 MPa to 8.5 MPa and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from 25% to 503%. Results from selective extraction,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and thermal analysis reveal that the improvement i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with LDPE matrix is principally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fine crosslinking network of the LDPE and EPDM phase. The outstanding modification effect of EPDM is explained by its dual functions: molecular entanglement with LDPE and the enhanced efficiency of DCP in the bl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