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2篇
  免费   1239篇
  国内免费   1763篇
化学   2454篇
晶体学   266篇
力学   91篇
综合类   73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2196篇
综合类   265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81.
王冠中  中峰 《发光学报》1999,20(3):270-273
采用溶液电镀方法在多孔硅表面制备纳米尺寸的银颗粒,测量了不同镀银多孔硅表面吸附的RhB染料分子以及固态的RhB染料的Raman散射谱。在相同的激发强度下,固态RhB染料的Raman散射最弱,而镀银的多孔硅表面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10^4)。  相似文献   
182.
研制了一种鼎瑟福散的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其实验结果,由于要用了步进电机和半导体探测器,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3.
集成型硅光电负阻器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对集成型硅光电负阻器件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结果。文中介绍了硅光电负阻器件(PLBT)的特性并对用该器件所构成的光控正弦波振荡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文中还探讨了该类型振荡器在光调制方面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4.
王敬  屠海令 《光散射学报》1999,11(2):147-150
本文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原位观察了Si(100)表面氢终端原子在稀氢氟酸中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在硅片浸入氢氟酸溶液的初期,表面主要被硅和三个氢原子的结合体(Si H3)以及硅和两个氢原子的结合体(Si H2)所覆盖。随着腐蚀过程的延长,Si H3越来越少,Si H2的信号不断增强,并且,硅和单个氢原子的结合体(Si H)的信号也开始出现。最终,硅表面主要被Si H2所覆盖,有少量Si H3和Si H键。本文还表明,拉曼光谱用来原位观察半导体材料表面终端原子键在溶液中的变化是很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5.
硅纳米线拉曼光谱的波长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们用四种不同波长的激光作为激发源研究硅纳米线的拉曼谱 ,观察到一种反常的现象 ,即拉曼峰的频移、峰宽和非对称系数都依赖于激发光波长。考虑了量子限制效应 ,样品的尺寸分布和共振拉曼散射特性 ,对此反常现象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6.
通过模拟退火方法,使用协合分子力学场对Si,Al分布分别为4:0序列,两种3:1序和随机分布的NaA型沸石结构进行了能量最小化计算,获得了不同结构的位能及其生成热大小,计算结果表明,4:0序结构的位能和生成热在所讨论的几种序结构中最低,从而在理论上证实了Loewenstein规则是分子筛结构中能量最小化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7.
许多  丁建宁  袁宁一  张忠强  程广贵  郭立强  凌智勇 《物理学报》2015,64(11):116801-116801
本文建立了毛细模型, 采用微流动两相流水平集法计算了熔融态硅液与壁面的润湿角, 以人造金刚石作为壁面材料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了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在此基础上, 分别选用碳化硅、石墨和人造金刚石作为壁面材料, 探讨了不同壁面材料表面张力和壁面黏附力对润湿角的影响规律. 结果发现, 相同温度下的毛细力作用使得熔融硅液出现起伏上升现象; 润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然后增大, 最终趋于稳定; 初始阶段, 由于气/熔融硅液表面张力与气/壁面表面张力之差变化较大, 液面起伏波动较大; 随后趋于稳定上升. 同时发现石墨作为壁面材料时, 以上变化更易趋于稳定. 该研究为熔体中生长晶体硅获得更稳定的生长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8.
赵星  梅博  毕津顺  郑中山  高林春  曾传滨  罗家俊  于芳  韩郑生 《物理学报》2015,64(13):136102-136102
利用脉冲激光入射技术研究100级0.18 μm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反相器链的单粒子瞬态效应, 分析了激光入射器件类型及入射位置对单粒子瞬态脉冲传输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单粒子瞬态脉冲在反相器链中的传输与激光入射位置有关, 当激光入射第100级到第2级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得到的脉冲宽度从287.4 ps增加到427.5 ps; 当激光入射第99级到第1级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得到的脉冲宽度从150.5 ps增加到295.9 ps. 激光入射点靠近输出则得到的瞬态波形窄; 靠近输入则得到的瞬态波形较宽, 单粒子瞬态脉冲随着反相器链的传输而展宽. 入射器件的类型对单粒子瞬态脉冲展宽无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 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浮体效应导致的阈值电压迟滞是反相器链单粒子瞬态脉冲展宽的主要原因. 而示波器观察到的与预期结果幅值相反的正输出脉冲, 是输出节点电容充放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9.
严达利  李申予  刘士余  竺云 《物理学报》2015,64(13):137102-137102
采用双槽电化学腐蚀法以电阻率为10-15 Ω·cm的p型<100>晶向的单晶硅片制备了孔径约为1.5 μm, 孔深约为15-20 μm的p型多孔硅, 并以此多孔硅作为基底采用无电沉积法通过调控沉积时间在其表面沉积了不同厚度的银纳米颗粒薄膜.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衍射仪表征了银纳米颗粒/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较均匀的分布于多孔硅的表面上且沉积时间对产物的形貌有重要影响. 采用静态配气法在室温下研究了银纳米颗粒/多孔硅复合材料对NH3的气敏性能. 气敏测试结果表明沉积时间对产物的气敏性能影响较大. 当沉积时间较短时, 适量银纳米颗粒掺杂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特殊的形貌和结构, 对NH3气体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优良的响应/恢复性能. 室温下, 其对50 ppm 的NH3气体的气敏灵敏度可以达到5.8左右.  相似文献   
190.
肖金标  罗辉  徐银  孙小菡 《物理学报》2015,64(19):194207-194207
提出一种紧凑型偏振解复用器, 其中两条常规硅基波导作为输入/输出信号通道, 居于其中的槽式微环谐振腔用于偏振态/波长选择组件. 采用全矢量频域有限差分法详细分析了硅基常规及槽波导的模式特性, 结果发现其横磁模的模场布及其有效折射率相似, 而其横电模相应的特性则差异明显, 结果输入横磁模能够在谐振工作波长下从下路端口输出, 而输入横电模与微环耦合可以忽略, 直接从直通端口输出, 从而实现两偏振态的高效分离. 采用全矢量时域有限差分法详细分析了该偏振解复用器的光波传输特性, 结果表明, 当微环半径为3.489 μm时, 在1.55 μm工作波长下, 横磁模与横电模的消光比与插入损耗分别为 ~ 26.12 (36.67) dB与 ~ 0.49 (0.09) dB. 另外, 论文详细讨论了器件关键结构参数的制作容差, 并给出了输入模场在器件中的传输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